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桌竹之属,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典,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道德经》)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屋舍俨然(______)
(2)桑竹之(______)
(3)阡陌交通(______)
(4)如外人(______)
(5)虽有甲(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题3】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1处。
(1)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2)民 至 老 死 不 相往 来
【小题4】(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甲)
①____
设酒杀鸡作食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美其服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06 12:44: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又何焉(_______________) 
(2)神弗也(_______________)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_______________)
(4)望其旗(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分析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小题4】鲁国以少胜多,除了曹刿的卓有远见之外,更有深层次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探究战争取胜的原因。

(链接材料)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选自《吕氏春秋·先己》)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都是古代的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谨慎、恭敬。

同类题2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看》)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稿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③暴:通“曝”,晒干。   ④参:通“叁”,多次。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也   (2)然后能自
(3)学不可以(4)木受绳则直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輮使然也 子不知鱼之乐B.不其善也   则明而行五过矣。
C.有嘉肴   有稿暴D.学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小题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观点“_______________”,然后举例进行论证。
【小题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说苑》:常枞有疾,老子往问焉。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存。岂非以其软邪?”“吾齿存乎?”曰:“亡矣。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曰:“天下事皆尽矣。”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吴亮《忍经》)

(注)①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老河兵之  闻:________(2)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_________ 
(3)常枞有 疾:________(4)岂非以其邪? 刚: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B.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C.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D.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存。岂非以其软邪?
【小题4】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惟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千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本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于版筑之间(举:举起。)
B.空乏其身(空乏:财资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C.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D.创业与守成难(孰:哪一个,哪一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管夷吾举士/指通豫南,达汉阴
B.与群雄并起角力后臣之/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C.知创业之难/温而知新
D.必先苦心志/如土石何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B.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外,认为在富贵中易滋生骄奢,在疏忽中易产生祸乱。
C.甲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D.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有相似之处。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5】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限标两处)
莫 不 得 之 于 艰 难 失 之 于 安 逸 守 成 难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