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舜发于畎亩中 吾妻美我者
B.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受任败军之际
C.君子之行    战,勇气也
D.俭养德 不物喜
当前题号:1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小题1】读下列文句,体会画线的虚词,哪些可读得稍重些,哪些只宜轻轻带过。将其分别写在括号内。
①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居:(______)
②以君力,曾能损魁父丘:(______)
【小题2】解释下边画线字的意思。
①聚室而 ②投渤海之尾: ③一反焉:
【小题3】“如太行、王屋何?”“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这两个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请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意思来。
【小题4】试用原文中的有关语句填充下面这段分析性文字。
愚公虽到了“____”的高龄,但还要率全家人去“毕力平险”,这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首先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远大的抱负:要解决“____ ,____”这一交通不便之苦,要实现“___ ,____”的明确目标。他不冒然行事,能先与家人商议。当提出移山的主张后,立即得到了子孙们“_____”的反应。这时其妻“献疑”,又促使他考虑得更周全。最后得到了“_____,_____”的主意才开始行动。愚公不顾年迈力衰,亲自参与“_____”这样的艰苦劳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精神可嘉,令人深受启发。
【小题5】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小题6】对于寓言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小题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______)
(2)“河阳”应理解为黄河的北岸。(______)
(3)“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______)
(4)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课外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藏书之家此所谓战胜朝廷B.当余从师也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色愈恭,礼愈则其受于人者不D.慕圣贤之道自以为大有所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D.蒙乃就学。
【小题3】(小题3)将文言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小题4】[甲][乙]两文都是长者劝后辈读书,劝说方式有何相同之处?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题5】[丙]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小题6】[丙]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⑴勝人持沃灌    ⑵同舍生皆绮绣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白玉之环
A.山不在高,有仙则B.天下缟素
C.吾妻之我者D.一狼其中
【小题3】(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当前题号:4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理解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录毕,送之走:行走
B.从乡之先达执经问叩:请教
C.媵人持沃灌汤:热水
D.同舍生皆绮绣被:通“披”,穿
【小题2】(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
白玉之环:疑质理: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
【小题4】节选部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的?
当前题号:5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文因版本不同,文段的划分与标点符号有所不同,但内容相同)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①劳其筋骨()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3】简要分析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小题4】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
当前题号:6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小题1】读下列文句,体会画线的虚词,哪些可读得稍重些,哪些只宜轻轻带过。将其分别写在括号内。

①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居:(   )

②以君力,曾能损魁父丘:(   )

【小题2】解释下边画线字的意思。

①聚室而 ②投渤海之尾:    ③一反焉:

【小题3】“如太行、王屋何?”“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这两个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请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意思来。
【小题4】试用原文中的有关语句填充下面这段分析性文字。

愚公虽到了“   ”的高龄,但还要率全家人去“毕力平险”,这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首先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远大的抱负:要解决“    ,   ”这一交通不便之苦,要实现“   ,   ”的明确目标。他不冒然行事,能先与家人商议。当提出移山的主张后,立即得到了子孙们“    ”的反应。这时其妻“献疑”,又促使他考虑得更周全。最后得到了“        ”的主意才开始行动。愚公不顾年迈力衰,亲自参与“    ”这样的艰苦劳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精神可嘉,令人深受启发。

【小题5】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小题6】对于寓言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小题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

(2)“河阳”应理解为黄河的北岸。(   )

(3)“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

(4)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   )

当前题号:7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茎啖④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②釜:锅子。③齑(jì):腌菜或酱菜。④啖:吃。⑤留守:官职名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至
(3)日煮粥一釜
(4)馈以佳肴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不敢出一言以复(来)遗以食物(把)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就学于南都书舍(在)
C.俟其欣悦(他,指老师)其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辍耕之垄上(去)
【小题3】(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小题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选文
主要人物(人名)
主要内容(限8个字)
共同点
甲文
(1)
借书抄书,从师求教
(3)
乙文
范仲淹
(2)
 
【小题5】(小题5)从下列(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甲文的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为什么?
(2)范仲淹不吃同学的父亲送给他的好饭好菜。你是否赞同这种行为?为什么?
当前题号:8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蒙始就学  
(2)不敢稍逾约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结友别足肤皲裂不知
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
C.大兄何见事晚乎当余从师也
D.蒙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
【小题3】(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小题4】甲、乙两文同为劝学,孙权先指出 ,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  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小题5】说说你从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
当前题号:9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送天台陈庭学序》(节选)

(注释)①陈庭学:从四川来到南京求学的有志后生。②顾:但是。③逮:等到。④耄(mào):八九十岁。泛指老年。
【小题1】用斜线(/)为文中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
欲 如 庭 学 之 游 尚 可 得 乎?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略无慕艳意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足肤皲裂不知  予齿益加耄矣
C.当余从师也    腰白玉
D.而予齿加耄矣  精求精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
【小题4】本文也是赠序,作者宋濂当时地位显赫,但能激励提拔后生晚辈。说说这些赠序的劝勉能让后生乐于接受的原因。
当前题号:10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