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电功和电功率
- + 简单机械
- 杠杆及其五要素
- 简单机械与功的综合题
- 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
-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 杠杆的应用
- 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 力臂的画法
- 杠杆的分类
- 杠杆的平衡条件
- 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
- 机械效率的计算
- 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 机械效率
-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 斜面及其工作特点
- 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 功和能
- 机械能
- 内能
- 核能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定滑轮质量20kg,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g=10N/kg。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速度0.5m/s匀速上升时,运动员向下拉绳的拉力F=______N,运动员做功的功率P=________W.

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为100牛的物体A,沿着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N,则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是f,若A的速度为2米/秒,则拉力的功率是P(滑轮、绳、弹簧测力计的重不计及绳与滑轮、滑轮与轴的摩擦不计),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f= 20N P=20瓦 | B.f= 10N P=20瓦 |
C.f= 100N P=20瓦 | D.f= 10N P=40瓦 |
如图为小柯在科技节中制作的“杠杆力臂演示仪” ,如图甲(杠杆自身质量和摩擦忽略不计,固定装置未画出),O为支点,OA=OD=3OB=0.6米,CD=0.2米。在做背景的白纸上作有以O为圈心半径为0.2米的圆。在A点挂5牛顿的重物G,使杠杆水平平衡,则作用在B点竖直向下的力FB应为_______牛,撤去FB后,按图示方向分别施加FC、FD两个力,且毎次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FC、FD大小关系为____

用下图所示的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F3,
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那么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那么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F1>F2>F3 | B.F1<F2<F3 | C.F2>F1>F3 | D.F2<F1<F3 |
简单机械中的人体杠杆,给予人类行走与奔跑的能力,如图所示是人将双脚踮起时腿脚部的杠杆模型,F是小腿部肌肉群产生的动力,作用在A点,B点是重心,O点为支点(g取10N/Kg)

(1)请在图中画出力F的力臂。___
(2)小明的重力为500牛,单脚站立时将脚踮起,则F至少需要多少牛?___
(3)小明认为从水平站立开始踮脚到如图位置,力F的大小没有变化,请你说说小明做出这样判断的理由:_____。

(1)请在图中画出力F的力臂。___
(2)小明的重力为500牛,单脚站立时将脚踮起,则F至少需要多少牛?___
(3)小明认为从水平站立开始踮脚到如图位置,力F的大小没有变化,请你说说小明做出这样判断的理由:_____。
如图是小柯制作的“杠杆力臂演示仪”,杠杆AOB可绕O点(螺母)转动,OA=0.2m,OB=0.1m,G1=2N,杠杆自身重力和摩擦不计,固定装置未画出。

(1)当杠杆处于甲图所示水平位置平衡时,G2的重力为___N;
(2)松开螺母保持OA不动,使OB向下折一个角度后,再拧紧螺母形成一根可绕O点转动的杠杆AOB′(B′点对应B点),保持G1位置不变,要使杠杆在图乙位置保持平衡,则G2应该移动到何处?请在图乙中画出G2的位置及其力臂L2. ___

(1)当杠杆处于甲图所示水平位置平衡时,G2的重力为___N;
(2)松开螺母保持OA不动,使OB向下折一个角度后,再拧紧螺母形成一根可绕O点转动的杠杆AOB′(B′点对应B点),保持G1位置不变,要使杠杆在图乙位置保持平衡,则G2应该移动到何处?请在图乙中画出G2的位置及其力臂L2. ___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刻度均匀。
(1)平衡时,应该让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此时杠杆将向______端下沉,应调节_______(填“平衡螺母”或者“钧码A或B的位置”)

(3)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
(1)平衡时,应该让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此时杠杆将向______端下沉,应调节_______(填“平衡螺母”或者“钧码A或B的位置”)

(3)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
A.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 | B.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 |
C.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 | D.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 |
如图所示,钩码A的重力大于钩码B,用手托钩码A使两者处于静止状态。若不计摩擦、绳重和空气阻力,放手后至钩码B碰到滑轮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钩码A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B.钩码B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C.钩码A的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
D.钩码B的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
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3m,用大小为90N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将重120N的铁块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N.

如图所示,甲滑轮组中动滑轮的总质量为3m,乙滑轮组中动滑轮的质量为2m,物体A的质量为2m,物体B的质量为m。在相同的时间内,分别用甲、乙两滑轮组使物体A和B匀速升高相同的高度h,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分别为F1、F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拉力F1大于F2 |
B.拉力F1拉动绳子自由端的速度小于F2拉动绳子自由端的速度 |
C.拉力F1的功率小于拉力F2的功率 |
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