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 +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二氧化碳的用途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CO2的装置。

(1)指出仪器名称:A ;B ;C 。
(2)如果用该装置制CO2,那么如何证明C中已集满CO2? 。
(3)已集满CO2的集气瓶应如何放置? 。
(4)使用该装置时应注意: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 。
②导气管应插入集气瓶的 。

(1)指出仪器名称:A ;B ;C 。
(2)如果用该装置制CO2,那么如何证明C中已集满CO2? 。
(3)已集满CO2的集气瓶应如何放置? 。
(4)使用该装置时应注意: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 。
②导气管应插入集气瓶的 。
2011年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商议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确定国家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因此做科学实验也应提倡绿色环保。如图为某种“微型”实验装置,实验使用药品的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用该仪器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只消耗了0.73克10%的盐酸。

(1)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是______克。
(2)“微型塑料滴管”相当于______(填字母)。
(3)玻璃W管中B处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4)用微型仪器进行实验,除试剂用量极少外,还可能具有的优点是______。

(1)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是______克。
(2)“微型塑料滴管”相当于______(填字母)。
A.长颈漏斗 | B.分液漏斗 | C.细口瓶 | D.量筒 |
(4)用微型仪器进行实验,除试剂用量极少外,还可能具有的优点是______。
为了检验某石材中是否含有碳酸根,进行了如下实验(装置见下图);先在锥形瓶中加入石材样品碎块,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
(2)如果观察到锥形瓶中有_________产生,试管中出现________的现象,证明该石材中含有碳酸根。
(3)若含碳酸根的物质是碳酸钙,请写出锥形瓶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
(2)如果观察到锥形瓶中有_________产生,试管中出现________的现象,证明该石材中含有碳酸根。
(3)若含碳酸根的物质是碳酸钙,请写出锥形瓶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CO2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作用产生的,某学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选用的试剂是 ( )


A.Ca(OH)2 NaOH |
B.NaOH Cu(OH)2 |
C.稀HCl Ca(OH)2 |
D.NaOH BaCl2 |
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你认为可行的是( )
A.检验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
B.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涤纶和羊毛纤维 |
C.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里,并不断搅拌 |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水湿润 |
下列是三套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通过观察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反应条件也相似,均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实验现象也有共同之处,即反应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从操作步骤看,A、B实验都有下列操作:a.通气体,b.停止通气体,c.点燃酒精灯,d.撤去酒精灯。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_____。
(2)我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用草酸和浓硫酸制取一氧化碳,并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同时检验生存物,实验装置如图.F装置的作用之一是燃烧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其次还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1)三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反应条件也相似,均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实验现象也有共同之处,即反应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从操作步骤看,A、B实验都有下列操作:a.通气体,b.停止通气体,c.点燃酒精灯,d.撤去酒精灯。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_____。
(2)我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用草酸和浓硫酸制取一氧化碳,并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同时检验生存物,实验装置如图.F装置的作用之一是燃烧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其次还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CO2同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

(1)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
(2)装入药品开始实验,打开止水夹K1,关闭止水夹K2,当观察到_____的现象时就可确定集气瓶C已收集满CO2了;
(3)当装置C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B中的澄清水压入集气瓶C中并轻轻摇动,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以下是某同学验证CO2性质时所写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仪器和试剂)200mL量筒2只、玻璃管、CO2气体、肥皂水
该同学进行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

(1)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
(2)装入药品开始实验,打开止水夹K1,关闭止水夹K2,当观察到_____的现象时就可确定集气瓶C已收集满CO2了;
(3)当装置C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B中的澄清水压入集气瓶C中并轻轻摇动,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以下是某同学验证CO2性质时所写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仪器和试剂)200mL量筒2只、玻璃管、CO2气体、肥皂水
实验步骤 | 现象及结论 |
Ⅰ将标有“A”和“B”的两个空量筒(200mL)放在实验桌上,往B量筒中充满 CO2气体。Ⅱ用玻璃管蘸取少量肥皂水,在两个量筒上方分别吹出一个肥皂泡(两个肥皂泡大小相仿,内含空气),使其缓缓落入两个量筒中,并观察现象 | A量筒中的肥皂泡不久即沉入底部,而B量筒中的肥皂泡基本不下沉,悬浮在中间 |
该同学进行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
小敏和小玉在实验室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分别用甲、乙装置(气密性均良好)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但均未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小敏同学实验时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小玉同学实验时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呢?
(做出猜想)猜想一:澄清石灰水已变质。猜想二:反应产生的气体中除了有二氧化碳外,还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
(实验探究)
同学们经讨论发现,用丙装置(如图),在A、B中均加入实验Ⅱ中所用试剂即可同时完成上述两个猜想的探究,其中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看到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两个猜想都成立。

小敏同学实验时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小玉同学实验时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呢?
(做出猜想)猜想一:澄清石灰水已变质。猜想二:反应产生的气体中除了有二氧化碳外,还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
(实验探究)
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Ⅰ | 将纯净的CO2通入到该实验所用的澄清石灰水中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一不成立 |
实验Ⅱ | 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________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猜想二成立 |
同学们经讨论发现,用丙装置(如图),在A、B中均加入实验Ⅱ中所用试剂即可同时完成上述两个猜想的探究,其中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看到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两个猜想都成立。

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②的仪器名称:_________;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__(选填序号)和D组合
(2)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H2,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__________.用E装置收集H2,气体应从_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3)有同学将实验室制得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未变浑浊,于是作如图探究:发现装置F、H中溶液变浑浊,G中溶液不变浑浊,则原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1)②的仪器名称:_________;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__(选填序号)和D组合
(2)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H2,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__________.用E装置收集H2,气体应从_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3)有同学将实验室制得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未变浑浊,于是作如图探究:发现装置F、H中溶液变浑浊,G中溶液不变浑浊,则原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