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嗅盐是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不发生反应。③氨气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小军的实验
小英的实验
方案

嗅盐与________(填一种物质名称)混合研磨



现象
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________
________
结论
嗅盐中含有NH4+
嗅盐中含有CO32-
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
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
 
(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气体可能由CO、H2、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科利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其成分,与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

(1)甲装置中盛放的物体是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PLA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知PL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为了测定7.2gPLA样品中的各种元素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设计)

以上实验装置如图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________→E→________→C。
①(分析与结论)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
③正确连接装置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7.2gPLA样品,已知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装置
B
C
D
E
实验前质量/g
160
150
150
100
实验后质量/g
163.6
150
163.2
100
 
通过分析与计算,该 PLA 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嗅盐是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小军的实验
小明的实验
方案

嗅盐与________(填一种物质)混合研磨


现象
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________
________
结论
嗅盐中含有NH4+
嗅盐中含CO32
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
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
 
(质疑)小红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小明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 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明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________离子的可能性。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和甲烷,我校兴趣小组为验证混合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

提示:1 每步均完全反应或吸收
2甲烷在加热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铜、二氧化碳和水。
请回答有关问题:
(1)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_____.
(2)D装置的作用是_____.
(3)同学们对通过D后的可燃气体继续进行探究。
①仅根据E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F中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不变蓝,G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燃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若F中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变蓝,G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用表中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燃气体的组成有_____种.
称量项目
反应前
反应后
F玻璃管及所盛固体的质量
86.3g
89.9g
G洗气瓶和所盛石灰水的质量
284.2g
293.0g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实验室进行气体性质实验。   
(1)第一小组同学为检验某C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 和H2,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①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装置变蓝色,小冯同学由此判断气体中一定混有H2,小汪同学认为不对,理由是________。
(2)第二小组同学探究某混合气体的成分。已知该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一种或几种。小组成员没装A装置,直接把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盛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已排尽空气),充分反应后,发现管内物质质量减少1.8 g,将反应完全后的气体全部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得到10 g白色沉淀,肯定有的气体是________。为了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应该在上述装置中做何改进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H2、CO、CO2和 CH4都是初中科学常见的气体。某无色气体 X 可能含有上述 4 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 的组成,从下列所给的装置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进行连接,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 CaO和 NaOH)。
A.AEDCBB.BECDAC.CEBADD.ABEDC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澄清石灰水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第①个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应先点燃第_____个酒精灯。
(4)图乙与图甲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①一定有_____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1)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2)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
实验(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H元素
实验(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_______,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实验(1)和实验(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______元素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备仪器。某科学小组同学用下列提供的仪器、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酒精(C2H6O)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1)为尽可能多地检验酒精燃烧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成分,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应该是:
混合气体→    (填装置编号,装置可重复使用)→A B→尾气处理。
(2)科学小组同学将酒精燃烧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按正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发现A、B、D装置中的物质均有明显现象变化,C装置质量变大,从而确定酒精燃烧产物有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