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二氧化碳的用途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

(1)实验1采用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

(1)实验1采用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
在等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装有二氧化碳,在分别向其中用注射器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用压强传感器测量了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示),请结合图象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①表示在二氧化碳中加水的压强变化情况 |
B.利用测量压强的变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
C.②AE段后压强明显降低的原因是振荡加快了反应速率 |
D.温度不变情况下,图①中瓶内气体压强最终与初始压强相当 |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
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器”扑灭,灭火时,液态二氧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不易导电 |
B.液态二氧化碳极易汽化,吸收大量热 |
C.气态二氧化碳不易燃烧 |
D.气态的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 |
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_______ (填序号)。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 。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 (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 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氢氧化钙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瓶内溶液变红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①软塑料瓶变瘪 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氢氧化钙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瓶内溶液变红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由1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 |
B.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氧分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 |
C.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2个氧元素和1个碳元素组成的 |
D.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素组成的 |
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探究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集气瓶口的合理方向(如图)。分别向a,b两集气瓶中通入1分钟等流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集气瓶a中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从下往上逐渐变红,集气瓶b中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基本上是整体逐渐变红。根据该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
B.在相同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
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口应向上 |
D.集气瓶 b 中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集气瓶a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