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 +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二氧化碳的用途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王在做木炭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红;③将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剧烈燃烧;④反应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实验现象说明木炭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具有充足的氧气 |
B.利用④中的现象或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反应③结束后的集气瓶中的现象均可检验反应产物 |
C.若将④中的澄清石灰水改成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溶液将呈蓝色 |
D.步骤③④中发生的的反应分别为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 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的“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________仪器相同(填仪器名称);
(2)图乙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 10 倍,“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
(5)用乙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 CO2”的实验,消耗了 1.46g10%的盐酸。请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 CO2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___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________仪器相同(填仪器名称);
(2)图乙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 10 倍,“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
(5)用乙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 CO2”的实验,消耗了 1.46g10%的盐酸。请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 CO2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___
有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各一瓶,可用怎样的方法加以鉴别?(不超过两种试剂)
操作步骤1:______;
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
操作步骤2:______;
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
操作步骤1:______;
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
操作步骤2:______;
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
如图是某科学小组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部分实验装置。
(1)如果生成的气体是CO2,写出图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加入过量木炭进行还原氧化铜实验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对装置A和装置B反应前后质量测定,数据如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和m4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____,
| 反应前的质量 | 反应后的质量 |
装置A | m1 | m2 |
装置B | m3 | m4 |

(1)如果生成的气体是CO2,写出图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加入过量木炭进行还原氧化铜实验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对装置A和装置B反应前后质量测定,数据如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和m4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____,
小金利用干燥的H2和CO混合气体以及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验证H2和CO的还原性
(1)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按顺序书写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能证明H2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
(2)有人质疑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不一定是CO2,也有可能是CO或H2;因此提出CO和H2在与氧化铜反应前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加以检验。小金认为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没有必要补充上述检验,理由是____。
实验二:定量分析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质量比
小乐在实验前后对B、C装置(硬质玻璃管和内部药品)进行了质量的测定,假设B、C装置中反应完全,则H2和CO的质量比为____。

实验一:验证H2和CO的还原性
(1)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按顺序书写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能证明H2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
(2)有人质疑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不一定是CO2,也有可能是CO或H2;因此提出CO和H2在与氧化铜反应前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加以检验。小金认为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没有必要补充上述检验,理由是____。
装置 | 实验前 | 实验后 |
B | 100.8g | 102.6g |
C | 65.6g | 62.4g |
实验二:定量分析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质量比
小乐在实验前后对B、C装置(硬质玻璃管和内部药品)进行了质量的测定,假设B、C装置中反应完全,则H2和CO的质量比为____。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1)用图甲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如果发现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始终不能集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你获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__。(写出两条性质)

(1)用图甲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如果发现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始终不能集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你获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__。(写出两条性质)
下列图示是小晨同学一些实验操作,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
B.实验室检验 CO2,如果木条熄灭,则集气瓶内气体是 CO2 |
C.检验O2是否收集满 |
D.天平能平衡,但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把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是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882.9℃。将金属钠放入水中,可以反应生成NaOH和H2;钠跟氧气混合加热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钠跟C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单质碳。
(1)小刘同学用图A装置做钠跟氧气反应实验,观察到生成物中出现黑色固体,则该黑色固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试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黑色固体成分,小刘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探究反应中CO2的:猜想①:CO2的于_________________;猜想②:CO2的于_______________;在上述两种中,___________(填序号)是CO2的主要;用图B和C装置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刘同学用图A装置做钠跟氧气反应实验,观察到生成物中出现黑色固体,则该黑色固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试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黑色固体成分,小刘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探究反应中CO2的:猜想①:CO2的于_________________;猜想②:CO2的于_______________;在上述两种中,___________(填序号)是CO2的主要;用图B和C装置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两个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他会看到实验1和实验2中澄清石灰水出现的现象相同:

(1)两个实验中,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的共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澄清石灰水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实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两个实验中,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的共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澄清石灰水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实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