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

(1)实验1采用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在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透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鱼苗在长途运输中,通常将鱼苗养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加入某种药品,使容器内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存活:充足的氧气、及时除去鱼苗呼出的CO2水的pH调节在8左右,碱性不能太强.现有以下四种物质供选择:双氧水、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钠(Na2O2)、氯酸钾.它们的有关化学性质如下:
(1)2H2O=2H2O+O2
(2)2Na2O2+2H2O=4NaOH十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2CaO2+2H2O=2Ca(OH)2+O2
(5)2CaO2+2CO2=2CaCO3↓+O2
(6)KC1O3不与H2O、CO2反应
在鱼苗长途运输中你认为最适合加入的物质是(  )
A.双氧水B.过氧化钙
C.过氧化钠D.氯酸钾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实验小组认为不合理,依据是_______
方案二:于是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观察到_____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该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请完成表格中的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①在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_________,点燃酒精灯。
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3)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产物的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
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一氧化碳
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

及结论如下:
I.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Ⅱ.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
请你分析并回答
(1)该同学的猜想并不严谨,因为该产物气体还有另外的可能是__________。要验证这种可能,需要的实验操作是:将气体依次通过__________,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图中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
(3)实验后发现试管①内壁上附着不易用试管刷洗净的固体生成物,清洗试管①所用的试剂最好选用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     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氢氧化钙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瓶内溶液变红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完善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并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反应原理:
(1)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______,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上述溶液,试液变______,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_______,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图所示的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
A.B.
C.D.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聪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反应有气体生成
B.反应热是气球膨胀的原因之一
C.考虑浮力的影响,此装置不适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  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导致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_______________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V1-V3而不是V1-V2其原因是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