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莫干山迎来了2018年的首场降雪。雪是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变成小水滴、小冰晶,随着温度的变化,小水滴逐渐变成小冰晶,小冰晶继续长大,足够大时便落到地面形成雪花。雪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液化、凝华、凝固
B.凝华、凝固、升华
C.凝华、汽化、凝固
D.液化、熔化、凝华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科学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科学知识有误的一项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B.“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查资料可知碘的熔点是112℃。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有AB两种方案:A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B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你认为较好的方案及理由是______实验时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草上结出露B.瓦上结了霜
C.窗玻璃上结冰花D.冰雪消融汇成小河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一代伟人***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华想吃冰棍,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发现冒出一股“白气”,这是_____形成的;他拿出冰棍,发现硬邦邦的冰棍上粘着白花花的“粉”,这是_____形成的;剥开包装纸,冰棍就冒“白气”,这是_____现象;在把这冰棍放进茶杯里,茶杯外壁冒“汗”,这是_____现象。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D.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俗语“霜前冷,雪后寒”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霜是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而形成的,“雪后寒”的科学原理是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物态变化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B.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冰棍,表面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形成的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