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是未完成的实验装置。请利用A、B、C三支试管、新鲜叶片和必要的辅助材料,设计一个光合作用吸收CO2和呼吸作用放出CO2的实验,并预计实验结果。此实验中用到的一种酸碱指示剂,它的pH值为6.0~7.6,当有二氧化碳存在时,它的溶液呈黄色,没有二氧化碳存在时溶液呈蓝色。(实验开始前先在A、C试管插入玻璃管,用口向试管里呼气,至溶液呈黄色;B试管内的指示剂为蓝色)

(1)当A管用于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2时,需加入 ,光照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黄色随之消失,最后使指示剂呈蓝色。
(2)当B管用于证明呼吸作用释放CO2时,需加入叶片并  ,最后指示剂呈  
(3)C管在实验中起    作用,指示剂依旧呈黄色。
(4)用数层纱布包住D管,实验结果表明指示剂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原因可能是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下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请回答:

(1)B点表示的意义是  
(2)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
(3)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毫克。
(4)写出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此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结果保留2位小数)。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呼吸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图甲曲线表示在恒温30℃时,某水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呼吸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某同学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设计如下图乙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控制灯泡功率的大小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试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时间内,水藻释放氧气量应 (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2)图乙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密闭的试管中产生气泡减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①二氧化碳减少;②     变弱
(3)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B点将向    (左或右)移动。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叶片才能制造有机物
B.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于光能
C.二氧化碳和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内进行,而呼吸作用在所有活细胞中都进行
B.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夜间进行
C.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所贮存的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矛盾,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周六到了,八(8)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野外郊游,同学们来到一片树林边,呼吸着树林里清新的空气,同学们都驻足不前了。
(1)这是因为树木等植物利用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和从土壤中获得的____________在阳光下进行____________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供给生物进行_____________。
(2)穿过树林,那里有一片空地,大家将带来的家伙一古脑儿地摆在那儿,有的同学去捡石块搭灶台用,有的同学忙着找水。忙了半天,灶火终于点起来了,可就是火势小了点。大家围坐在一块,都在商讨着怎么使火烧得更旺。小亮说,用扇子扇可以使它烧得更旺;小宇说,用扇子会使火熄灭,老师却说,他们两人说得都有道理,你能说明其中的缘由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番折腾,火终于烧旺起来,锅里的水也不时地冒出一个个的气泡,老师又借题发挥了:水是由________构成,也可以说是由_________组成,水变成水蒸气是_________变化,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只是分子间的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4)回答问题的同时,也不忘将食物下锅,手忙脚乱地总算将这一顿给弄出来了。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大家都吃得有滋有味的。收拾残局时,火还没有灭,于是有同学去用水将火给浇灭。请指出灭火的两种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某班同学在探究“绿叶在光照条件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时,有以下四种设计方案,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步骤应是哪一组?( )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④③②⑤①⑥
B.②③④⑤①⑥
C.④②③①⑤⑥
D.②④③⑤⑥①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科研人员利用红外测量仪可以灵敏地测量一个密闭的小室中的CO2浓度。现进行如下实验:在密闭但可透光的两相同小室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cm2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小室的容积均为1升,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CO2的浓度,测量结果记录于下表:(CO2的浓度单位:毫克/升)
记录时间(分)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A种植物叶片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
B种植物叶片
150
110
75
50
35
18
8
8
8
8
 
根据表中记录到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记录的结果看,CO2浓度降低是因为植物进行了     作用。
(2)如果将大小、长势相似的A种植物和B种植物培养在同一个密闭的钟罩内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生长较良好的是     种植物。(填A或B)
(3)假定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葡萄糖,经测定:在光照下密闭容器内CO2的质量每减少44克,植物体内葡萄糖净增加30克,则实验中的B种植物叶片在25分内净增加的葡萄糖的质量为    毫克。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用打孔器制作新鲜蚕豆叶小圆片,排除叶圆片叶肉组织中的空气,让蚕豆叶小圆片能沉至水底;取4只小烧杯,分别加入30 ml 2%的NaHCO3(NaHCO3的性质不稳定,受热后易分解产生CO2),每只小烧杯分别放入5片叶圆片,并均匀置于烧杯底部,将4只烧杯分别置于功率为25瓦、40瓦、60瓦、100瓦的白炽灯(光源)照射下,烧杯距白炽灯(光源)均为25厘米,记录数据如下表:
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叶圆片上浮所需的时间
光源
叶圆片上浮所需的时间(分)
第1片
第2片
第3片
第4片
第5片

 
25W
6.00
6.46
7.35
8.24
11.20
7.85
40W
3.40
4.33
7.15
8.10
11.00
6.80
60W
3.50
5.19
5.42
6.22
7.49
5.56
100W
4.50
4.50
5.33
5.33
5.33
4.99
 
请完成下列小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
(2)表格空格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3)叶片受光照后上浮的原因是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