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估测
- 长度的测量
- 体积的测量
- 面积的测量
- 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
- 单位换算
-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 特殊测量方法
- 误差分析
- 常见实验操作
-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 常用仪器的名称
-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 实验步骤的探究
-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 实验室的安全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科学小组用实验室中NaOH溶液测定空气中酸性气体(CO2、SO2)的体积分数。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细玻璃管内注入少量水,形成一段水柱,装置如图所示。用手捂住烧瓶一段时间,若出现___________ 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用此装置收集一瓶含有酸性气体的空气。
③将40mL浓NaOH溶液迅速倒入烧瓶内,立即塞紧橡皮塞,并在细玻璃管上标记水柱底部的位置,测得该标记以下细玻璃管及烧瓶的总容积为340mL。
观察并测量得出水柱缓慢向下移动的距离为3.0cm。已知长为1cm的细玻璃管的容积为0.1mL(水柱的质量忽略不计)。
请你回答:
(1)根据实验步骤③中的数据,该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
(2)按上述步骤操作时,若实验过程中环境的温度略有降低,则实验结果______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为了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实验,下列试剂中可选用_____ (填符号)。

①向细玻璃管内注入少量水,形成一段水柱,装置如图所示。用手捂住烧瓶一段时间,若出现
②用此装置收集一瓶含有酸性气体的空气。
③将40mL浓NaOH溶液迅速倒入烧瓶内,立即塞紧橡皮塞,并在细玻璃管上标记水柱底部的位置,测得该标记以下细玻璃管及烧瓶的总容积为340mL。
观察并测量得出水柱缓慢向下移动的距离为3.0cm。已知长为1cm的细玻璃管的容积为0.1mL(水柱的质量忽略不计)。
请你回答:
(1)根据实验步骤③中的数据,该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2)按上述步骤操作时,若实验过程中环境的温度略有降低,则实验结果
(3)为了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实验,下列试剂中可选用
A 盐酸 | B KCl溶液 | C BaCl2溶液 | D 酚酞试液 |
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火柴,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
B.为了节约药品,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
C.为了加热液体,用酒精灯直接给装有液体的烧杯加热 |
D.为了得到80g的水,用100ml的量筒进行量取 |
下列是三套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通过观察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反应条件也相似,均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实验现象也有共同之处,即反应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从操作步骤看,A、B实验都有下列操作:a.通气体,b.停止通气体,c.点燃酒精灯,d.撤去酒精灯。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
(2)我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用草酸和浓硫酸制取一氧化碳,并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同时检验生存物,实验装置如图.F装置的作用之一是燃烧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其次还有的主要作用是 。

(1)三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反应条件也相似,均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实验现象也有共同之处,即反应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从操作步骤看,A、B实验都有下列操作:a.通气体,b.停止通气体,c.点燃酒精灯,d.撤去酒精灯。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
(2)我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用草酸和浓硫酸制取一氧化碳,并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同时检验生存物,实验装置如图.F装置的作用之一是燃烧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其次还有的主要作用是 。

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 ;
(3)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 <b;理由是 。
(4)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 装置(填“甲”“乙”或“丙”).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 ;
(3)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 <b;理由是 。
(4)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 装置(填“甲”“乙”或“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