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5月21日纳粹德国在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遏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仪有万名居民的小港作为海上退路。德国军队在距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的地方,却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的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央际上,希特勒的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虑,而且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一人的责任。首先是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其次敦刻尔克地势遍地沼泽和低洼,担心装甲部队受因于敦刻尔克外围的河道纵横的地带而陷入阵地战,无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队的撤退。英国政府就是利用这样一个时间段,动员人民营救军队。短短10天内,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尔克舰队”把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来,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敦刻尔克奇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敦刻尔克奇迹”的影响。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景。下列项中对该事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使北非战场的胜利结束B.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C.二战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D.加速法西斯轴心国的瓦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19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全世界进步力量和德、意法西斯政权之间的第一次较量,歌颂了世界各地无数国际主义战士奔赴前线,大力支持当地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该作品历史背景是(  )
A.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B.西班牙内战
C.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D.日德兰海战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对上述
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
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观察下面的漫画,该漫画
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D.反映了法德两国之间的矛盾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对于二战全面爆发前举行的某次会议,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曾深有感触地说:“他 们极其爱好和平,愿意以高昂的代价去换取它,而不敢相信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竟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敲竹杠的恶棍。"R.R.帕尔默所说的这次会议
A.使得德军摆脱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
B.承认了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现实
C.使德国法西斯得到了“向西进军”的鼓励
D.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材料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41年后中国整个海岸线几乎已被日军占领,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陆续被日军封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空军驻防昆明,云南成为阻止日军侵略深入,夺取中国、南太平洋、印度洋制空权的前沿阵地。云南老百姓搬家移舍、献田迁坟,自带干粮和农业工具投入到修建机场的义务劳动当中,通过巨大的人力物力付出在短期内修建31个机场,扩建原有24个机场,其中包括昆明、呈贡、陆良、沾益、保山等十几个可供重型运输机起降的大型机场,为夺回中国制空权保障“驼峰”航线运输大量军用物资,以及运送中国军队参加缅北大反攻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世英《抗战中的云南机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修建云南机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建云南机场对二战的贡献。
当前题号:8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材料  20世纪20年代末期,人们普遍有一种感觉,认为欧洲终于恢复到了正常状态:德国和它以前的敌人似乎已经和解;德国人加入了国联;赔款问题似乎终于得到了解决;60多个国家已摒弃将战争“作为推行国策的工具”;繁荣程度在增长,失业率正相应下降。甚至来自苏联的消息也是令人鼓舞的,因为这个国家已于1928年开始实行一个新的、宏伟的“五年计划”。西方大多数权威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要失败的。但是,它至少可使苏联人的注意力从国际冒险活动转移到国内经济发展中去。因此,“诺迦诺精神”似乎是有意义的、有内容的,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欧洲这时能安定下来,就像19世纪时那样享受几十年的和平与繁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末期“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欧洲这时能安定下来”的原因。
(2)材料中“和平与繁荣”这一“感觉”逐步被现实击碎,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当前题号:9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战争是人类自相残杀的怪物。人类在还无法摆脱战争阴影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制订有关的国际法以维持战争中的人道主义。从去年12月27日开始的以色列的“铸铅行动”给许多无辜平民造成了巨大伤亡,以色列还在此次行动中轰炸了四所联合国在加沙的学校。联合国下令组成调查组。调查依据的国际法应是
A.《战争与和平法》B.《日内瓦公约》
C.《非战公约》D.《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