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 年,德国政府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并且把兴登堡、鲁登道夫等战犯奉为为祖国而战的“民族英雄”,抵制对他们的审判。1924 年德国加入国联的四大条件之一,就是必须不再以任何方式使德国承认战争罪责。民族主义者继续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有权支配世界。德国的军队、大中学校成了梦想通过战争实现复仇、恢复昔日荣耀的精神家园。军方“宣称德国军队从未被真正打败过”,军事家伯恩哈迪构建了“总体战”理论,认为在和平时期必须做好战争准备,特别是民众的战争准备,泽克特、古德里安等将领提出机动灵活原则是军队作战的关键。

——摘编自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后德国对战争反思的特点,并概述其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德国对战争反思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材料  1918年年底,英军占领了南库尔德斯坦大部分地区。但是,英军在占领南库尔德斯坦的初期处境非常艰难。英国政府认为,需要选择一个代理人来管理南库尔德斯坦。后来,南库尔德斯坦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部落领导人马哈茂德在英国的支持下,建立了自治政府。但马哈茂德有很强的权力欲与野心,这引起了英国当局的强烈反应。在镇压了马哈茂德领导的伊拉克库尔德人暴动后,英国正式开启对南库尔德斯坦的直接统治。此后,英国与伊拉克库尔德人战时已经确立的友好关系与进一步合作的潜在基础被破坏。在1918~1920年,英国对伊拉克库尔德人的政策引发了土耳其、法国与波斯的严重关切,地缘政治博奔日趋白热化。未来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大多也处在紧张与混乱之中。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伊拉克库尔德人统治方式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对伊拉克库尔德人政策变化的影响。
当前题号:2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杰弗里·帕克在《剑桥战争史》中记载:“1916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的崩溃。”在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  )
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B.国内矛盾的激化C.经济实力不够强大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14年,差不多每个人都预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短期的战争,且国际危机将迅速得以解决。使这一预期成为泡影的是在(  )
A.马恩河战役后B.索姆河战役后C.凡尔登战役后D.日德兰海战后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一战结束前夕,威尔逊力倡德国必须成为更加民主的政府。许多德国人都认识到,如果德国作为一个共和国出现在协约国面前,它将会获得较好的条款。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直接导致德国(    )
A.国内经济趋于崩溃B.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C.被迫接受协约国的苛刻条件D.丧失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一战前列强经济实力、占有殖民地与军费开支增长率的对比情况表。


材料二 在俾斯麦看来,孤立法国、维护欧洲现状与保障德国安全是一回事。俾斯麦面临的国际环境极其复杂:为了孤立法国就必须保持俄、奥、德三个君主大国的保守联合,为此他还需要对俄奥关系的发展施加影响;俄奥关系过于密切以至于撇开德国,或者为争夺巴尔干而发生冲突都会损害德国在欧洲的外交地位。1875~1878年的近东危机,反映了俾斯麦政策相对于历史环境的局限性:俄奥矛盾的激化,使俾斯麦难以长期回避在俄奥间做出选择的问题。

——摘编自马骏《俾斯麦与普鲁士帝国:点燃铁与血,也埋招致毁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爆发的根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政府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当前题号:6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盛与共。”这段话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如图是德意志四个不同时期的版图。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主义之所以能或为善或为恶者,乃是由于他的解释不限于一说之故。比如有些人对于这个主义的观念,是以坚甲利兵去霸据地球,或是以尚武精神去增加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一类的解释都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们都是帝国主义的最好滋养料。反过来说,亦有人以己国对于文化的贡献,视为国家荣誉的标准者,于是他们便能以藏兵毁甲为发达国家个性的第一个步骤了。
国际主义的目的,是在求人类的彼此了解及各国文化的成为世界的共产;他的重要工具是世界的永久和平。帝国主义的目的则适于国际主义的相反,他是以增加人类的误解及怨仇为任务的;他的重要工具是战争。所以这两个现代文化势力的竞争,即不啻是战争与和平的竞争。使国际主义而能战胜帝国主义,那么,和平的梦想即可实现,人类的自救亦将更有希望了。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1926年首次出版)

评述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当前题号:8 | 题型:论述题 | 难度:0.99
如果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则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同盟国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以上情况说明参战前美国
①放弃中立主义政策
②奉行国家利益优先战略
③已倾向协约国
④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日德兰海战    ②马恩河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④凡尔登战役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