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 和平与发展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材料 1989年7月,在华沙条约组织首脑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要用“新思维”来改革华约,使华约从“军事政治组织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承认“各国有权独立地制定自己的政治路线,不受任何外来干步”。以此为契机,捷克、匈牙利、波兰等国要求苏联从本国撤走驻军。经过谈判,苏联与上述国家达成了分阶段撤军协议,随着德国走向统一,驻德苏军的撤离也明确了时间表。这样原本苏联控制东欧军事工具的华约,其实际功能已严重丧失。1991年4月1日,华约组织宣布解散其军事机构。7月1日,华约6个成员国领导人在布拉格签署议定书,宣布华沙条约组织至此正式解体。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沙条约组织解体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沙条约组织解体的影响。
材料 法国国歌《马赛曲》诞生于战火,淬炼于战火,成熟于战火。1940年,德军直越英吉利海峡,40万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小港准备撒离。在德军轰炸和扫射下,法国军队激昂唱起《马賽曲》,最终搬离33.8万余人。法国沧亡后,法国被卖国维希伪政府奉送给了希特勒,伪政府禁止人民歌唱《马赛曲》。但是法兰西独立的精神并没有终结,具有斗争传统的法国人民不甘心屈.服。在法国将军戴高乐的领导下,“自由法国”武装力量在非洲组建,立志保卫家园,《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的战歌。1944年8月,法国装甲师进入巴黎,解放巴黎。戴高乐唱着“自由法国”的《马赛曲》来到巴黎,并将指挥部搬到巴黎,高唱着战歌《马赛曲》,“自由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最終解放了法国。
——摘编自闫雪主编《难忘二战:硝烟中国旗国徽国歌的故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战歌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赛曲》的影响。
——摘编自罗荣渠《辉煌、苦难、艰辛的胜利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每次现代战争都是一次革命”的含义,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加以说明。
①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②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
④1942年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面对法西斯轴心国的疯狂进攻,美英两国重申了“先欧后亚”的基本战略,导致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许多重要战略基地和殖民地被日本占领。针对日本的进攻,美英采取了战略防御结合局部进攻的方针,重新划分了作战区域:英国负责印度洋区域,美国负责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太平洋区域。
1942年4月,美国轰炸日本东京,受到威胁的日本军方决定进攻美军重要基地中途岛,诱出美国舰队主力加以歼灭。6月,中途岛海战爆发。美国以牺牲一艘航空母舰的代价,击沉日本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取得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途岛海战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途岛海战的意义。
A.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二战”在欧洲爆发 |
B.不列颠之战是“二战”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战役 |
C.莫斯科保卫战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
D.珍珠港事件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
A.《凡尔赛和约》(1919) | B.《慕尼黑协定》(1938) |
C.《开罗宣言》(1943) | D.《大西洋宪章》(1941) |
A.不列颠之战 | B.中途岛海战 |
C.日本偷袭珍珠港 | D.法西斯德国突袭苏联 |
A.严格遵循中立法案 | B.顽固坚持缓靖政策 |
C.孤立主义政策动摇 | D.全面卷入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