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 和平与发展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A.集体安全 | B.委任统治 | C.维护和平 | D.全体一致 |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伊拉克库尔德人统治方式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对伊拉克库尔德人政策变化的影响。
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 B.国内矛盾的激化 | C.经济实力不够强大 | 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 |
A.马恩河战役后 | B.索姆河战役后 | C.凡尔登战役后 | D.日德兰海战后 |
A.国内经济趋于崩溃 | B.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
C.被迫接受协约国的苛刻条件 | D.丧失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 |
材料一 下面是一战前列强经济实力、占有殖民地与军费开支增长率的对比情况表。

材料二 在俾斯麦看来,孤立法国、维护欧洲现状与保障德国安全是一回事。俾斯麦面临的国际环境极其复杂:为了孤立法国就必须保持俄、奥、德三个君主大国的保守联合,为此他还需要对俄奥关系的发展施加影响;俄奥关系过于密切以至于撇开德国,或者为争夺巴尔干而发生冲突都会损害德国在欧洲的外交地位。1875~1878年的近东危机,反映了俾斯麦政策相对于历史环境的局限性:俄奥矛盾的激化,使俾斯麦难以长期回避在俄奥间做出选择的问题。
——摘编自马骏《俾斯麦与普鲁士帝国:点燃铁与血,也埋招致毁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爆发的根源。(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政府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2)根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①都宣布旨在维护世界和平 ②都受到英美等国家提议组建的
③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④都受到英法美等大国的操纵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材料 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合法性比较表
| 理念价值基础 | 国际规制基础 | 协调赞同基础 | 合法性层级 |
海湾 战争(1991 年) | 强 | 强 | 强 | 合法性充足 |
尊重和坚持了国家主权原则 | 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决议,得到了联合国正式授权 | 经过广泛协商沟通取得共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 ||
阿富汗 战争(2001 年) | 较强 | 较强 | 强 | 合法性去掉不足 |
以“反恐”、“自卫”为目的,揉进了人权“因子”。师出有名。但战争的目的具有很大的工具性 | 绕开了联合国“单干”,但得到了联合国追授权;挑战依据国际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 | 说服国际社会和联合国与已同仇敌忾,取得了较大效果 | ||
伊拉克 战争(2003 年) | 弱 | 较弱 | 较弱 | 合法性缺乏 |
公然蔑视和践踏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尊重的国家主权原则 | 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批准或授权;“先发制人”的“自卫权”难以立足;发生虐囚事件致使战争过程严重“犯规” | 协商赞同基础极为虚弱 |
——摘编自朱同银《“冷战”后美国发动的主要战争的合法性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战争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次战争在合法性方面的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