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C.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这体现了孔子
A.以人为本的思想
B.无为的思想
C.以理服人的思想
D.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思想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从社会稳定局面来说,清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少有的安定时期,被旧史家形容为“海内富庶,家给人足”。由于边疆地区的开发,人口流动的空间加大,社会基本处于一种动态的稳定之中,不同地域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总体上有所提高。虽然当时的社会治安状况和人民对政权的信心等问题还缺少深入的研究和确切的数据,但在乾隆中期以前,基本没有形成规模的农民起义。而且,清朝在乾隆时期用了仅仅半个世纪的时间,人口就翻了一番。乾隆六年全国人口统计数字为1.43亿,到乾隆五十五年,突破了3亿。18世纪末,中国制造业的总产量所占的份额超过整个欧洲5个百分点,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份额中占到将近三分之一。国家财政储备雄厚,作为全国白银总储备主体部分的户部银库的储备,康雍乾时期基本保持在六七千万两上下,相当于国家每年总收入的1.5倍。

——摘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围绕明清时期的发展提出相关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当前题号:7 | 题型:论述题 | 难度:0.99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