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这种思维模式可以使人在看问题时不太容易走向形而上学的绝对化,避免固执、僵化和教条主义。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中国人有时会以一种非常通达、宽容的态度来调和矛盾冲突。”最能体现这一思维模式的思想流派是
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根本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荀子认为:“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要求打破宗法等级  ②带有“举贤”思想  ③追求人与人的平等  ④背离孔子礼治主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格物致知”
C.灌输重农抑商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天理”的生活秩序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耕读传家是指农民经过读书做官,存了钱回乡买地,致仕时还乡耕作,并使子孙继续读书。耕读传家本来是中国普遍的现象,在宋朝被定型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并且大加提倡。宋朝大加提倡表明
A.社会阶级矛盾缓和B.社会阶层已经固化
C.统治者文治的理念D.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
(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从理论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4)依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当前题号:9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家将“意义”注入美的“形式”,哲学家给“形式”一种美的定义,政治家认为“艺术”应该是一种治术(为政治服务之术)。以下“艺术”形式属于治术的是( )
A.西周用“六艺”育人B.《等待戈多》
C.苏格拉底人文精神D.文人画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