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涤垢雪侮”。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A.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B.洋人勾结清官员欺压百姓
C.中国人丧失了反抗意识D.民族矛盾缓和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鸦片战争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五,比以往的自主关税略高,他们认为这是外交的成功。这说明
A.《南京条约》危害性有限B.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意识
C.自给自足的经济发挥优势D.清政府积极维护关税主权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844年清政府和法国签订的《黄埔条约》规定:“凡有佛兰西人与中国人争闹事件,或遇有争斗中……系佛兰西人,由领事官设法拘弩,迅速讯明,照佛兰西例治罪,其应如何治罪之处,将来佛兰西议定立矣”“佛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该特权
A.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B.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使中国沦为殖民地D.破环中国的司法主权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它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大大加深清政府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依赖,只能大量举借外债来支付赔款。这便成为列强借以在华争夺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发端。”材料中的“它”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某次战争结束之际,《泰晤土报》驻巴黎通讯员称:“清国现今已完全颓废老朽……因而今日乃是结束处理清国最恰当之好时机,使之尽快归于欧洲各国共同占领。”这场战争的影响是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受到外国军队严密监控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该战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A.实行民主共和制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晚清时期,“总署(总理衙门)外交”和“地方洋务体制”长期并存。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谕准各省将军督抚“一律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之衔”,在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处置外交的权力。这表明
A.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中央集权受到了挑战
C.符合外交近代化趋势D.总理衙门的地位下降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