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据哈蒙德《希腊史》统计的雅典人口数量分布图,书中认为雅典总人口约40万人,那么有权参与雅典民主政治的人口数量大约为
A.20万人B.16万人
C.4万人D.12万人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公元前5—前4世纪中叶,希腊盛行对城邦守护神的崇拜,每个城市都在中心地区或最高的地方修建神庙祭神,能否参加祭祀成为公民权的一种标志。古希腊人的海滩、山岭、城墙、路旁埋葬的英雄骸骨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所神庙。古希腊对城邦的神化
A.成为甄别公民身份的主要标志B.反映了理性主义发展受到压制
C.促进了抽象化神灵形象的出现D.目的在于塑造公民的爱国精神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有学者指出,在沉沦的雅典,民主“成为人们互相攻讦、互相诽谤的一面冠冕堂皇的招牌,谁都可以利用民主来发泄私愤和消磨时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古代雅典
A.实行城邦民主制度B.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C.容易形成集体暴政D.贵族享有政治特权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警告公民不得私有其自身,他建议惩处企图自杀的公民,因为自杀会使城邦损失一个公民。这说明古希腊
A.公民个体融于城邦之中
B.城邦公民间地位是平等的
C.城邦不允许存在私有制
D.城邦很注重保护个人自由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1年,希腊公交系统为抵制政府改革举行大罢工,对希腊政治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列影响古希腊政治文明产生的相关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海外贸易发达B.古罗马法律的影响
C.东方文明的影响D.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按照自然法理念,人人生而平等。但当这一理念向实践提出挑战时,罗马统治集团最终择取的态度还是强调万民法,回避自然法。这说明了
A.万民法高于自然法和人为权力
B.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C.自然法未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D.自然法受现实因素限制难以完全实现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C.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国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缴纳。
材料二  1937—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候,日本230玩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中国军人阵亡130万人,物资损失价值500多亿美元。平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材料三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个条约。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丧失了哪些权力。结合所学分析,从政治文明角度简述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指出材料三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事件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能够影响一国国际地位变化的根本性因素。
当前题号:8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近来中日两国关系持续紧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对日本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当前题号:9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新闻图片”是“国家记忆”的重要形式。下列一组新闻图片最贴切的主题为:
A.破冰之旅B.一国两制C.走出冷战D.改革开放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