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 写出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
- 利用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性质解题
- 由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概率
- 推理与证明
- 算法与框图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在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过程中,某市“创城办”为了调查市民对创城工作的了解情况,进行了一次创城知识问卷调查(一位市民只能参加一次).通过随机抽样,得到参加问卷调查的
人的得分(满分
分)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1)由频数分布表可以大致认为,此次问卷调查的得分
服从正态分布
,
近似为这
人得分的平均值(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利用该正态分布,求
;
(2)在(1)的条件下,“创城办”为此次参加问卷调查的市民制定如下奖励方案:
①得分不低于
的可以获赠
次随机话费,得分低于
的可以获赠
次随机话费;
②每次获赠的随机话费和对应的概率为:
现有市民甲参加此次问卷调查,记
(单位:元)为该市民参加问卷调查获赠的话费,求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附:参考数据与公式:
.
若
,则
,
,
.


组别 | ![]() | ![]() | ![]() | ![]() | ![]() | ![]() | ![]() |
频数 | ![]() | ![]() | ![]() | ![]() | ![]() | ![]() | ![]() |
(1)由频数分布表可以大致认为,此次问卷调查的得分





(2)在(1)的条件下,“创城办”为此次参加问卷调查的市民制定如下奖励方案:
①得分不低于




②每次获赠的随机话费和对应的概率为:
赠送话费的金额(单位:元) | ![]() | ![]() |
概率 | ![]() | ![]() |
现有市民甲参加此次问卷调查,记


附:参考数据与公式:

若




北方某市一次全市高中女生身高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全市20000名高中女生的身高(单位:
)服从正态分布
.现从某高中女生中随机抽取50名测量身高,测量发现被测学生身高全部在
和
之间,现将测量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6组:第1组
,第2组
,…,第6组
,下图是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求这50名女生身高不低于172
的人数;
(2)在这50名女生身高不低于172
的人中任意抽取2人,将该2人中身高排名(从高到低)在全市前260名的人数记为
,求
的数学期望.
参数数据:
,
.








(1)求这50名女生身高不低于172

(2)在这50名女生身高不低于172



参数数据:


为了研究学生的数学核素养与抽象(能力指标
)、推理(能力指标
)、建模(能力指标
)的相关性,并将它们各自量化为1、2、3三个等级,再用综合指标
的值评定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若
,则数学核心素养为一级;若
,则数学核心素养为二级;若
,则数学核心素养为三级,为了了解某校学生的数学核素养,调查人员随机访问了某校10名学生,得到如下:

(1)在这10名学生中任取两人,求这两人的建模能力指标相同的概率;
(2)从数学核心素养等级是一级的学生中任取一人,其综合指标为
,从数学核心素养等级不是一级的学生中任取一人,其综合指标为
,记随机变量
,求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及其数学期望.








(1)在这10名学生中任取两人,求这两人的建模能力指标相同的概率;
(2)从数学核心素养等级是一级的学生中任取一人,其综合指标为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中学生李华持续收集了手机“微信运动”团队中特定20名成员每天行走的步数,其中某一天的数据记录如下:
5860 6520 7326 6798 7325 8430 8215 7453 7446 6754
7638 6834 6460 6830 9860 8753 9450 9860 7290 7850
对这20个数据按组距1000进行分组,并统计整理,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步数分组统计表(设步数为
)
(Ⅰ)写出
的值,并回答这20名“微信运动”团队成员一天行走步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个组别;
(Ⅱ)记
组步数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
,
,
组步数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
,
,试分别比较
与以
,
与
的大小;(只需写出结论)
(Ⅲ)从上述
两个组别的数据中任取2个数据,记这2个数据步数差的绝对值为
,求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5860 6520 7326 6798 7325 8430 8215 7453 7446 6754
7638 6834 6460 6830 9860 8753 9450 9860 7290 7850
对这20个数据按组距1000进行分组,并统计整理,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步数分组统计表(设步数为

组别 | 步数分组 | 频数 |
![]() | ![]() | 2 |
![]() | ![]() | 10 |
![]() | ![]() | ![]() |
![]() | ![]() | 2 |
![]() | ![]() | ![]() |
(Ⅰ)写出

(Ⅱ)记










(Ⅲ)从上述



某公司为庆祝成立二十周年,特举办《快乐大闯关》竞技类有奖活动,该活动共有四关,由两名男职员与两名女职员组成四人小组,设男职员闯过一至四关概率依次是
,女职员闯过一至四关的概率依次是
(1)求女职员闯过四关的概率;
(2)设
表示四人小组闯过四关的人数,求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求女职员闯过四关的概率;
(2)设


大型水果超市每天以
元/千克的价格从水果基地购进若干
水果,然后以
元/千克的价格出售,若有剩余,则将剩余的水果以
元/千克的价格退回水果基地,为了确定进货数量,该超市记录了
水果最近
天的日需求量(单位:千克),整理得下表:
以
天记录的各日需求量的频率代替各日需求量的概率.
(1)求该超市
水果日需求量
(单位:千克)的分布列;
(2)若该超市一天购进
水果
千克,记超市当天
水果获得的利润为
(单位:元),求
的分布列及其数学期望.






日需求量 | ![]() | ![]() | ![]() | ![]() | ![]() | ![]() | ![]() |
频数 | ![]() | ![]() | ![]() | ![]() | ![]() | ![]() | ![]() |
以

(1)求该超市


(2)若该超市一天购进





图,从甲地到丙地要经过两个十字路口(十字路口
与十字路口
),从乙地到丙地也要经过两个十字路口(十字路口
与十字路口
),设各路口信号灯工作相互独立,且在
,
,
,
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分别为
,
,
,
.

(1)求一辆车从乙地到丙地至少遇到一个红灯的概率;
(2)若小方驾驶一辆车从甲地出发,小张驾驶一辆车从乙地出发,他们相约在丙地见面,记
表示这两人见面之前车辆行驶路上遇到的红灯的总个数,求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1)求一辆车从乙地到丙地至少遇到一个红灯的概率;
(2)若小方驾驶一辆车从甲地出发,小张驾驶一辆车从乙地出发,他们相约在丙地见面,记


学校举办的集体活动中,设计了如下有奖闯关游戏:参赛选手按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的顺序依次闯关,若闯关成功,分别获得
分、
分、
分的奖励,游戏还规定,当选手闯过一关后,可以选择得到相应的分数,结束游戏;也可以选择继续闯下一关,若有任何一关没有闯关成功,则全部分数都归零,游戏结束.设选手甲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的概率分别为
,
,
,选手选择继续闯关的概率均为
,且各关之间闯关成功互不影响.
(1)求选手甲第一关闯关成功且所得分数为零的概率;
(2)设该学生所得总分数为
,求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1)求选手甲第一关闯关成功且所得分数为零的概率;
(2)设该学生所得总分数为


2016年1月1日,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同时也对妇幼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城市实行格化管理,该市妇联在格1与格2两个区域内随机抽取12个刚满8个月的婴儿的体重信息,体重分布数据的茎叶图如图所示(中位:斤,2斤1千克).体重不超过
的为合格.

(1)从格1与格2分别随机抽取2个婴儿,求格1至少一个婴儿体重合格且格2至少一个婴儿体重合格的概率;
(2)妇联从格1内8个婴儿中随机抽取4个进行抽检,若至少2个婴儿合格,则抽检通过,若至少3个合格,则抽检为良好.求格1在抽检通过的条件下,获得抽检为良好的概率;
(3)若从格1与格2内12个婴儿中随机抽取2个,用
表示格2内婴儿的个数,求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1)从格1与格2分别随机抽取2个婴儿,求格1至少一个婴儿体重合格且格2至少一个婴儿体重合格的概率;
(2)妇联从格1内8个婴儿中随机抽取4个进行抽检,若至少2个婴儿合格,则抽检通过,若至少3个合格,则抽检为良好.求格1在抽检通过的条件下,获得抽检为良好的概率;
(3)若从格1与格2内12个婴儿中随机抽取2个,用


某抛掷骰子游戏中,规定游戏者可以有三次机会抛掷一颗骰子,若游戏者在前两次抛掷中至少成功一次才可以进行第三次抛掷,其中抛掷骰子不成功得0分,第1次成功得3分,第2次成功得3分,第3次成功得4分.游戏规则如下:抛掷1枚骰子,第1次抛掷骰子向上的点数为奇数则记为成功,第2次抛掷骰子向上的点数为3的倍数则记为成功,第3次抛掷骰子向上的点数为6则记为成功.用随机变量
表示该游戏者所得分数.
(1)求该游戏者有机会抛掷第3次骰子的概率;
(2)求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求该游戏者有机会抛掷第3次骰子的概率;
(2)求随机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