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随机抽样
- + 用样本估计总体
- 条形统计图
- 折线统计图
- 扇形统计图
- 频率分布表
- 频率分布直方图
- 频率分布折线图
- 茎叶图
- 众数
- 中位数
- 平均数
- 极差、方差、标准差
-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 推理与证明
- 算法与框图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甲、乙两人进行射击10次,它们的平均成绩均为7环,10次射击成绩的方差分别是:
S2甲=3,S2乙=1.2. 成绩较为稳定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S2甲=3,S2乙=1.2. 成绩较为稳定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甲、乙两名运动员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图所示设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测试成绩的标准差,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测试成绩的平均数,则有( )


甲 | | 乙 |
3 5 | 1 | 4 6 |
6 6 0 | 2 | 1 4 5 |
A.![]() ![]() | B.![]() ![]() | C.![]() ![]() | D.![]() ![]() |
从某学校高三年级共
名男生中随机抽取
名测量身高,测量发现被测学生身高全部介于
和
之间,将测量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八组,第一组
;第二组
,
,第八组
,如图是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部分,若第一组与第八组人数相同,第六组、第七组、第八组人数依次构成等差数列.

(
)估计这所学校高三年级全体男生身高
以上(含
)的人数.
(
)求第六组、第七组的频率并补充完整频率分布直方图.(铅笔作图并用中性笔描黑).
(
)若从身高属于第六组和第八组的所有男生中随机抽取两名男生,记他们的身高分别为
、
,求满足
的事件概率.









(



(

(




从某学校高三年级共800名男生中随机抽取50名测量身高,测量发现被测学生身高全部介于155cm和195cm之间,将测量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八组:第一组[155,160);第二组[160,165)、…、第八组[190,195],下图是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部分,已知第一组与第八组人数相同,第六组、第七组、第八组人数依次构成等差数列.
(1)估计这所学校高三年级全体男生身高180cm以上(含180cm)的人数;

(2)求第六组、第七组的频率并补充完整频率分布直方图(如需增加刻度请在纵轴上标记出数据,并用直尺作图);
(3)由直方图估计男生身高的中位数.
(1)估计这所学校高三年级全体男生身高180cm以上(含180cm)的人数;

(2)求第六组、第七组的频率并补充完整频率分布直方图(如需增加刻度请在纵轴上标记出数据,并用直尺作图);
(3)由直方图估计男生身高的中位数.
某企业员工500人参加“学雷锋”志愿活动,按年龄分组:第1组[25,30),第2组[30,35),第3组[35,40),第4组[40,45),第5组[45,50],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1)上表是年龄的频数分布表,求正整数
的值;
(2)现在要从年龄较小的第1,2,3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人,年龄在第1,2,3组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3)在(2)的前提下,从这6人中随机抽取2人参加社区宣传交流活动,求至少有1人年龄在第3组的概率.


(1)上表是年龄的频数分布表,求正整数

(2)现在要从年龄较小的第1,2,3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人,年龄在第1,2,3组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3)在(2)的前提下,从这6人中随机抽取2人参加社区宣传交流活动,求至少有1人年龄在第3组的概率.
为了响应厦门市政府“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号召,思明区委文明办率先全市发起“少开一天车,呵护厦门蓝”绿色出行活动.“从今天开始,从我做起,力争每周至少一天不开车,上下班或公务活动带头选择步行、骑车或乘坐公交车,鼓励拼车……”铿锵有力的话语,传递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
某机构随机调查了本市部分成年市民某月骑车次数,统计如下: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于2013年确定新的年龄分段:44岁及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及以上为老年人.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如下问题:
(1)估计本市一个18岁以上青年人每月骑车的平均次数;
(2)若月骑车次数不少于30次者称为“骑行爱好者”,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1的前提下认为“骑行爱好者”与“青年人”有关?

某机构随机调查了本市部分成年市民某月骑车次数,统计如下:
![]() ![]() 年龄 | [0,10) | [10,20) | [20,30) | [30,40) | [40,50) | [50,60] |
18岁至31岁 | 8 | 12 | 20 | 60 | 140 | 150 |
32岁至44岁 | 12 | 28 | 20 | 140 | 60 | 150 |
45岁至59岁 | 25 | 50 | 80 | 100 | 225 | 450 |
60岁及以上 | 25 | 10 | 10 | 18 | 5 | 2 |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于2013年确定新的年龄分段:44岁及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及以上为老年人.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如下问题:
(1)估计本市一个18岁以上青年人每月骑车的平均次数;
(2)若月骑车次数不少于30次者称为“骑行爱好者”,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1的前提下认为“骑行爱好者”与“青年人”有关?
![]() | 0.50 | 0.40 | 0.25 | 0.15 | 0.10 | 0.05 | 0.025 | 0.010 | 0.005 | 0.001 |
![]() | 0.455 | 0.708 | 1.323 | 2.072 | 2.706 | 3.841 | 5.024 | 6.635 | 7.879 | 10.828 |

甲、乙两射手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射击,根据以往的记录,他们的成绩分布列如下:
(1)试比较甲、乙两射手射击水平的高低.
(2)谁的射击水平比较稳定.
环数 射手 | 8环 | 9环 | 10环 |
甲 | 0.3 | 0.1 | 0.6 |
乙 | 0.2 | 0.5 | 0.3 |
(1)试比较甲、乙两射手射击水平的高低.
(2)谁的射击水平比较稳定.
对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次数进行统计,随机抽取M名学生作为样本,得到这M名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根据此数据作出了频数与频率的统计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1)求出表中M,p及图中a的值;
(2)若该校高三学生有240人,试估计高三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在区间(10,15)内的人数;
(3)在所取样本中,从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不少于20次的学生中任选2人,求至多一人参加社区服务次数在区间[25,30)内的概率.

(1)求出表中M,p及图中a的值;
(2)若该校高三学生有240人,试估计高三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在区间(10,15)内的人数;
(3)在所取样本中,从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不少于20次的学生中任选2人,求至多一人参加社区服务次数在区间[25,30)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