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小题2】陆游有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游山西村》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春愁
[宋]赵鼎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注] ①赵鼎:南宋政治家、词人,宋高宗时的宰相。②休文:沈约,字休文,南朝文学家,后有“沈约瘦腰”之说。
【小题1】“梦回鸳帐馀香嫩”中的“嫩”字用____的手法写出了馀香____的特点。
【小题2】赏析这首词下片的艺术特色。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宋]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①姜夔:南宋词人,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②笼纱:即纱笼,指灯笼。③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笼纱未出马先嘶”一句从侧面着笔,描述了临安元宵节前士庶纵情游赏花灯的盛况。
B.“白头”二句,笔势骤转,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是词人晚年贫寒落魄生活的写照。
C.“花满市,月侵衣”,谓花灯满市,寒月袭人,景色凄凉,此即“巷陌风光”的具体化。
D.结句与起句形成对比、反衬: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闹;去时游人缓归,何其冷清。
【小题2】本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辛弃疾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注释:①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是陶渊明的家乡,也是他晚年归耕之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作的上阕是对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他躬耕田亩的清贫生活,也写出了他安贫乐道的乐观心态。
B.词中表现出词人对陶渊明诗作的熟稔,多处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如“躬耕”出自“躬耕非所叹”,“王谢”出自“旧时王谢堂前燕”。
C.“晋宋之间事”指晋宋时期不少人表面推崇清高,实际上却忙于谋取名利,词中的陶渊明不问名利,淡泊宁静。
D.“羲皇以上人”是说陶渊明像远古先民一样自足地生活,与“晋宋之间事”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在乱世中生活的恬淡、安宁。
E.词人表达了对陶渊明的喜爱,写陶渊明其实是写自己,表达出对陶渊明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
【小题2】词的下阕是怎样赞颂陶渊明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①
[宋]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隐居苏州一带所作。②夷犹:犹豫迟疑,指船行迟缓。③江国:水乡。④看看:转眼之间。⑤尝面:品尝新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正面描写水景,突出其“涨”;第二、三句重点描写“岸”,突出了岸的“绿”。
B.上片最后两句描写船行,既写出了船行之态,又写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盎然意趣。
C.下片由对水乡风光的描写转入对水乡农事的描写,首句以水乡的寒冷写词人内心寒冷。
D.“秀麦连冈桑叶贱”写高地景象:高地的麦子拔穗,桑叶长成变得便宜,农桑丰收在望。
E. 这首词运用豪放的笔调,将景物与农事描写得自然连贯,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小题2】词的上片是怎样描绘“水乡春景图”的?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注)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光州:今河南潢州,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
【小题1】词的上片主要叙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小题2】词的下片前两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的场景有怎样的特点?
【小题3】“只愁飞诏下青冥”一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①
陆游
归梦寄吴樯②,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是他在舟中所作。②吴樯,归吴的船只。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第一、二句写作者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尚远。
B.上片写到作者设想船抵武昌,系缆洲边,能看见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时的情景。
C.词的最后三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与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有相似之处。
D.上片最后一句,一个“认“字,便能看出此行是归途重游,因为有前游印象,所以可以对照辨认。
【小题2】“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语意丰厚,有人考证这起源于杜甫作于安史之乱后的《得舍弟消息》中的“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请结合以上内容,简要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军中乐
[南宋]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其生活环境:"刁斗"是军中用具,铜质,白天可烧饭,夜间用来打更。"设刁斗"是说在夜间军营有巡逻的兵士;"面面"与"深深"相对,呼应"万人守",烘托出军营戒备森严的战争气氛。
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夜夜去防守险要的隘口。
C.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D."更阑酒醒山月落"句,更阑、酒醒、月落,诗人不从正面着笔,而是让读者展开无尽的想象,进而能尽得诗歌之意。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淮村兵后

南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小题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