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小题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小题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打猎阵容豪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地方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此小年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打猎阵容豪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地方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此小年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田家苦 章 甫
何处行商因问路,歌肩听说田家苦:
“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
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①。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②;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
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注)①灼火钻乌龟:古代占卜之法。②奠酒乞杯珓:古代占卜之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诗歌从哪些方面揭示田家之苦?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田家苦 章 甫
何处行商因问路,歌肩听说田家苦:
“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
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①。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②;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
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注)①灼火钻乌龟:古代占卜之法。②奠酒乞杯珓:古代占卜之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农夫向问路的商人陈诉田家之苦写起,结尾指出农商苦乐不同,首尾圆合。 |
B.用乌龟占卜,用酒祭奠神明,祈求庇佑,表现出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的无奈无助 |
C.诗歌通过对农商苦乐的深层对比,反映了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的现实。 |
D.诗人以农夫的口吻,用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语言道出田家心声,有很强的感染力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本词的结尾两句写得精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
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
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①
文天祥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
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②。
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③,感泪纵横发
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注)①《山中感兴三首》作于l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②北风急,暗指l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③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而泪双流。
【小题2】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①
文天祥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
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②。
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③,感泪纵横发
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注)①《山中感兴三首》作于l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②北风急,暗指l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③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 |
B.第三、四句,写雨来得快又去得快,一天之内,有雨有晴,衬托出诗人时喜时悲的心情。 |
C.第五、六句从前面写景转为写事,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 |
D.“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 |
【小题2】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
(2)赏析第三联的艺术手法。
(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题江湖伟观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
(2)赏析第三联的艺术手法。
(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莫笑吾家苍壁小
(宋)辛弃疾
苍壁初开,传闻过实,客有来观者,意其如积翠、清风、岩石、玲珑之胜。既见之,乃独为是突兀而止也,大笑而去。主人下一转语,为苍壁解嘲。
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相知惟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天作高山谁得料,解嘲试倩扬雄。君看当日仲尼穷。从人贤子贡,自欲学周公。
(注)①苍壁:辛氏《千年调》序云:“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石头做的假山状的影壁。②泰华:泰山和华山;③高山:指苍壁。④倩,请。⑤从人贤子贡:从人,弟子,学生;子贡,孔子的弟子,孔子有的弟子无法了解孔子,反而觉得子贡贤于孔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末尾三句借孔子和子贡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处境艰难,但绝不会放弃追求。
【小题2】后人读此词时认为:“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一句暗示了词人的志向。请问词人想要借此表达怎样的志向,又是如何表达?
临江仙,莫笑吾家苍壁小
(宋)辛弃疾
苍壁初开,传闻过实,客有来观者,意其如积翠、清风、岩石、玲珑之胜。既见之,乃独为是突兀而止也,大笑而去。主人下一转语,为苍壁解嘲。
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相知惟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天作高山谁得料,解嘲试倩扬雄。君看当日仲尼穷。从人贤子贡,自欲学周公。
(注)①苍壁:辛氏《千年调》序云:“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石头做的假山状的影壁。②泰华:泰山和华山;③高山:指苍壁。④倩,请。⑤从人贤子贡:从人,弟子,学生;子贡,孔子的弟子,孔子有的弟子无法了解孔子,反而觉得子贡贤于孔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前两句采用夸张手法,写出“我”家的苍壁虽小,却有着上摩青天的志向。 |
B.第三句表面上是说只有主人才真正了解苍壁,实际是说只有皇帝才了解自己。 |
C.下阕第一句是说,上天造就苍壁谁能料想,暗喻自己虽有才,但生不逢时。 |
D.下阕第二句借扬雄自比,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
【小题2】后人读此词时认为:“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一句暗示了词人的志向。请问词人想要借此表达怎样的志向,又是如何表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在表达情感上,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想同高雅之人交流,暗示出词人以高人自勉,渴望戈壁跃马驰骋疆场。 |
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 |
C.下阕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 |
D.下阕后两句借鸥自笑:沙鸥全身雪白,怕是愁的最高境界了。拍手大笑实为词人的情感挣扎。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各题。
对酒
陆游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注:这首诗写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初春时节,作者被免去官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本诗前四句新奇巧妙,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试作赏析。
对酒
陆游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注:这首诗写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初春时节,作者被免去官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情的流莺在柳边的春风中啼叫,承接上文的“好花”,显示出了花红柳绿、风暖莺歌的大好春光。 |
B.“长安”,在这里指的是南宋都城临安,陆游三十九岁时被免去官职离开临安,至此,已经历十四年。 |
C.“九环宝带”诗中指的是权贵,“光照地”是唐代一个“光照百步”的典故。这句诗写权贵们的显耀。 |
D.全诗节奏自由,一韵到底,读起来非常流畅;笔调灵活多变,跌宕起伏,抒发了一种自在闲适之情。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长安城图
陆 游
许国虽坚鬓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
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
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注)①本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秋,陆游在蜀州任代理知州。长安当时在金国的占领区内,南山在长安城南。②刁斗:军中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这首诗的颈联在意境营造上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观长安城图
陆 游
许国虽坚鬓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
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
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注)①本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秋,陆游在蜀州任代理知州。长安当时在金国的占领区内,南山在长安城南。②刁斗:军中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直抒胸臆,言自己以身报国,志愿坚决,但鬓发已经斑白;接着触景生情,眺望南山,引出下文。 |
B.颌联紧承“望南山”句,“横”“笑”二字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和收复失地的决心,气度不凡。 |
C.尾联从对峥嵘岁月的追忆回到现实,写三秦父老望眼欲穿,左等右盼,始终没能看到北伐大军开出大散关。 |
D.本诗观图兴怀,将写实与想象融为一体,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激情,情感真挚热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