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①
陆游
归梦寄吴樯②,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是他在舟中所作。②吴樯,归吴的船只。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第一、二句写作者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尚远。
B.上片写到作者设想船抵武昌,系缆洲边,能看见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时的情景。
C.词的最后三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与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有相似之处。
D.上片最后一句,一个“认“字,便能看出此行是归途重游,因为有前游印象,所以可以对照辨认。
【小题2】“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语意丰厚,有人考证这起源于杜甫作于安史之乱后的《得舍弟消息》中的“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请结合以上内容,简要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14 10:17: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陆游
陌上箫声寒食近。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千里斜阳钟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
海角天涯行略尽。三十年间,无处无遗恨。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近”交代时间,用箫声渲染氛围,寄托词人祭奠先人的哀思。
B.“浮”字富有动感,写花香在雨后湿润的空气中飘浮,沁人心脾。
C.下片写作者四处漂泊,历三十年之久而处处有遗恨,表明其失意情状。
D.上片主要写景,景中蕴怀远之意;下片主要抒怀,感慨自己身世沉浮。
【小题2】请简要赏析下阕“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两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枕上述梦 陆游
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
①
。
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
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箦
②
死堪羞。
注解:①褠(gōu):直袖单衣。②床箦(zé):床席。
(1)请概述本诗首联中“渔舟”意象的意蕴。
(2)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本诗颈联“急”、“开”两字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以寄好友师伯浑为名,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情景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以及理想破灭之慨。
B.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C.上片举雁门西、青海际这两个地方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这样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词人不胜悲凉,充满了自怜自伤之情。
E. 作者将梦中与梦醒的所闻所见加以对比,由悲凉转入豪迈,再转升为亢进,不仅形成了语势的跳跃顿挫,而且更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小题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
②
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③
。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状况。
B.颔联抓住“一点烽”“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仰视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复兴无期,不觉愁绪滚滚,涌上心头。
C.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倚楼”不禁考问,谁是兴国的英雄?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
D.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
【小题2】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寒雨中偶赋二首(其一)
陆游
鬓毛萧飒齿根浮,徂岁翩翩肯暂留?
穷巷多泥谁问疾,空阶滴雨又经秋。
自营可笑夸三窟,善守宁须筑百楼?
但使胸中机事尽,一樽随处送悠悠。
【注】百楼:指古代瞭望敌情的高台。三国时公孙瓒筑起百楼进行防御,却被袁绍攻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作者描述自己年老体衰的现状,白发已经稀疏,齿根开始浮动。
B.第三句感叹自己身患疾病,但是由于所住的地方泥泞难行,无人前来探望。
C.第四句作者用空阶滴雨的景象渲染了空寂凄寒的氛围,增添了人生的感伤。
D.既想营一己之私,又自夸能以狡兔三窟来避祸,作者觉得这样做非常可笑。
E. 诗的尾联作者认为如果能忠于职责,尽心尽力,就无妨饮酒自娱,优游卒岁。
【小题2】请从诗中两处反问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南宋
陆游(1125-1207)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