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春愁
[宋]赵鼎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注] ①赵鼎:南宋政治家、词人,宋高宗时的宰相。②休文:沈约,字休文,南朝文学家,后有“沈约瘦腰”之说。
【小题1】“梦回鸳帐馀香嫩”中的“嫩”字用____的手法写出了馀香____的特点。
【小题2】赏析这首词下片的艺术特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09 10:38: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柳梢青·春感
南宋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③。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④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在外流落多年。晚年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中,此词写于此时。②银花:元宵节的花灯。③愁城:南宋京师临安,与下文“辇下”义同。④海上: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铁马蒙毡”一句,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氛围凄凉阴森可怖,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极不相合。
B.“银花洒泪”一句写得极为动情,它将客观景象主观化、拟人化,使银灯具有人的形象和感情,渲染了哀伤而肃穆的凄凉氛围。
C.“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写故都临安元宵佳节鼓吹弹唱的情景,身为忠于南宋故国的遗民,根本听不懂这些外族歌声。
D.“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这两句在词中既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又表明上阕所写的都是自己在故都的亲见亲闻。
E. 词人隐居家乡,心系故国,通过对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的今昔对比,流露出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激,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小题2】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瑞鹧鸪·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①  张元干②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馀春。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雨后飞花知底数③,醉来赢取自由身。
注①胡邦衡,名铨,南宋爱国名臣,题目中“新句”,作于其乞斩主和派秦桧等失败被贬后。②张元干,入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李纲麾下,遭秦桧陷害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③底数:事情的原委或始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次韵”,要求作者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本词是作者得胡邦衡新作之后以“次韵”方式写成的。
B.开头一句,借用杜甫《可叹》的名句“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用语峻峭,直写世事的变幻莫测。
C.第四句中的“同赋惜馀春”,既紧扣题目“次韵”二字,又暗含作者与胡邦衡有相同的命运、相同的情感之意。
D.下片“风光全似中原日”一句,承上转下,表明词人心中眼前风光与中原风光完全相同,为后文情感抒发做铺垫。
E. 这首词的构思新颖,融世事于风景之中,如“雨后飞花”描写暮春时节雨后花落,也暗点南宋朝廷前途飘摇不定。
【小题2】这首词表现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