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剪梅
无名氏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①眠三:指蚕儿快要三眠了。是蚕儿长得最快的时候。②篝灯:灯笼。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运用清新洗炼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斜风细雨、生机盎然的暮春图景。
B.“先自离怀百不堪”一句,揭示出游子心情,道破他的“离怀”之不堪忍受,点明主题。
C.“樯燕呢喃,梁燕呢喃”两句中,词人用风雨中独自翻飞的燕子比喻漂泊不定、孤独无依的自己。
D.“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一个“强”字,可见词人在灯下阅读家书,思念亲人的苦痛矛盾的心情。
【小题2】简要分析词人写“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的意图。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金兵南侵,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巴陵(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花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人先用“日日风”三字写出早春二月的洞庭湖畔春寒料峭的天气特点。
B.第二句,接着再作渲染,直陈“春寒未了”,一个“怯”字写出了诗人心里的畏惧。
C.第三句,诗人写出了海棠鲜洁艳丽,像少女一样具有胭脂美色且敛眉含羞的神态。
D.第四句,写海棠花毫不吝惜自己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毅然在寒风冷雨中绽放。
【小题2】这首绝句题为“春寒”,但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人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全诗从幽寂的环境写起,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又由此生发出深沉激烈的情感。
B.首联写诗人夜不成寐,听到城楼上的更漏已经报过三更,照应了题目“枕上作”。
C.第二联从听觉角度描写穴鼠出行和犬踏枯叶的声音,直接表现了诗人静夜不寐的情景。
D.第三联将“壮日”和“残年”相对,几十年的光阴跨度暗含了诗人的经历与心理的变化。
E. 尾联表现了诗人的超脱,和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异曲同工。
【小题2】陆游在另一首《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中有“残灯无焰穴鼠出,槁叶有声村犬行。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的诗句,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重山
吴淑姬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注)①吴淑姬:北宋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②荼蘼(túmí):—种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 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首三句,写了茶蘼花谢,却仍有少数花朵点缀枝头之景,表现了春景将休未休之态。
B.“庭槐影碎被风揉”一句,写出了风雨揉碎了槐影,也揉碎了词人的芳心,创作构思颇为精妙。
C.下片“一川烟草浪”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愁思比作连天草浪,滚滚袭来,极为生动。
D.“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暗含对比之意,同时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事物“愁”具象化。
E. 本词中,词人首写庭院之景,再写登楼的远景和近景,可见词人写作观察点是移动变化的。
【小题2】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表现了词人内心空落寂寥的情绪。
B.“寒恻恻”写的是一种体肤之感,这种感觉既于衣单不耐春寒的现实状况,更多地来自于“空城晓角”的心理感受。
C.“强携酒 ,小桥宅”,是本无意绪而勉强邀游 ,“携酒”上著“强”字,已预知其后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情景。
D.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念化作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
【小题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江城子
卢祖皋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②,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注:①娉婷:姿态美好貌。这里借指美人。②酲:读chéng,指酒醉后的病态。
【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一个“卷”字,富有浪漫色彩,“帘幕”把“新晴”“卷”进来,室内就是一片明朗的气氛了,烘托诗人的喜悦之情。
B.“掩银屏,晓寒轻”是平常的行动与感觉,这也是诗人在室内的感觉,窗帘卷起,感觉天气有些凉。
C.“坠粉飘香”两句由室内写到了室外,面对花落的景况,多情的词人产生了伤春迟暮之感。“愁”字,由景入情。
D.下阕开头“年华空自感飘零”一句,紧承上片的“愁”字来开拓更深的意境。一个“空”字,表达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E. 全词委婉低徊,以景衬情,一个“愁”字贯串全篇,结尾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韵致,把读者带入这不尽惆怅的意境中。
【小题2】从全词来看,“愁”贯穿全词,请结合词作内容分析词人有哪些愁绪。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秋 思
陆游
鱼复城边逢雁飞,白头羁客恨依依。
远游眼底故交少,晚岁人间乐事稀。
云重古关传夜柝,月斜深巷捣秋衣。
官闲况是频移疾,药鼎荧荧卧掩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秋日里,在鱼餓边看麵飞的大雁,触景生情,想自己漂泊一生,不由得心生怨愤。
B.颔联首句承接首联中“羁客”,颔联次句照应首联中“白头”,“故交少”“乐事稀”具体言明羁客之“恨”。
C.颈联运用想象,描绘出两幅不同的画面,通过对比来突出边关战事的残酷,家人对征夫的关怀。
D.此诗与马致远的《天净沙》都写秋思,都表现了羁旅漂泊之愁,但陆游的诗中蕴含着深沉的家国之思。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题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涵着对南宋国势日渐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出”,既赞美了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的表达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小题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有何深刻含意?试结合全词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扑蝴蝶
宋·赵师侠
清和时候,薰风来小院。琅玕①脱箨②,方塘荷翠毡。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园林绿阴初遍。
景何限?轻纱细葛,纶巾和羽扇。披襟散发,心清尘不染。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注)①琅玕:翠竹的美称。②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上片主要以景物描写为主,薰风来院,脱箨琅玕,方塘翠荷,清新雅致又不乏生机。
B.下片主要以抒情为主,“纶巾和羽扇”化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向往。
C.“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句式倒装而形成的错位结构具有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
D.“一杯洗涤无余”,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绪在饮酒中释怀,表现了其淡泊名利的心境。
【小题2】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唐多令
邓剡(注)
雨过水明霞,潮田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声寒”中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破家亡的主观感受。
B.上阕前四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明丽轻快的黄昏秋江图。
C.下阕前四句,化用典故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D.下片词人通过燕、雁等意象寄寓诗人成为俘虏后无处可栖的凄凉之情。
【小题2】这首词最后三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