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
B.“清笳乱起” 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
C.“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断漏”“斜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 玉 案
黄公度①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②残别袖燕支雨③,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注)①黄公度:南宋主战派。作此词时词人在泉南任职,秦桧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临安。②裛(yì):沾湿。③燕支雨: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清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词是“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请结合该词简要分析。
青 玉 案
黄公度①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②残别袖燕支雨③,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注)①黄公度:南宋主战派。作此词时词人在泉南任职,秦桧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临安。②裛(yì):沾湿。③燕支雨: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三句看似是词人在责怪晨鸡不懂离人之苦,实则是表达其不愿离家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理,这种迂回用笔的写法更具艺术表现力。 |
B.“霜桥月馆,水村烟市”采用列锦(即意象组合)的手法,对“霜桥”“月馆”等旅途的景物做了细腻描绘,通过画面的组接,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
C.词的结尾以景语作结,描写词人倚着栏杆悄然无语,独自伫立在暮色笼罩的长空之下。此处“无语”胜似有语,意境深远,含而不露。 |
D.本词词风柔美,缠绵悱恻,采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法,婉而多讽,尽显风雅遗风。所谓“气和音雅,得味外味者”,即此也。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小题2】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
唐多令·秋暮有感
陈允平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注释)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词人。元至元十五年(1278),以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经同官袁洪营救得免。后被征,北赴大都。晚年居家。著有《西麓诗稿》及《西麓继周集》《日湖渔唱》等。
【小题1】词的上阕中,最能表现抒情主人公心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词的下阕中,最能表现抒情主人公试图改变自己郁闷心情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①
(南宋)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②边,拟共天随③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吴松:即今吴江市。②第四桥:城外的甘泉桥。③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不第,只好退隐江湖。
【小题1】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请简要赏析“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两句。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①
(南宋)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②边,拟共天随③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吴松:即今吴江市。②第四桥:城外的甘泉桥。③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不第,只好退隐江湖。
【小题1】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一二两句写鸿雁南飞,随云而去,自由自在,反衬词人漂泊江湖,身不由己的凄冷苦楚。 |
B.下片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心愿,他十分向往陆龟蒙浮游于江湖上自得其乐的闲居生活。 |
C.“今何许?”一句是反问。诗人正是在这反问中,表达了怀念故人伤时忧世的情怀,也寄寓了自己不得志的身世之感。 |
D.最后一句描写词人凭栏怀古,吹凄凄冷风,看残柳飞舞,一派参差凌乱凄冷萧索景象,以景结情,表达出词人感慨身世忧心国家的复杂感情。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仕至千钟①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②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③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注)①千钟:优厚的俸禄。②营营:忙忙破碌。③云萝:也叫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破阵子
陆游
仕至千钟①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②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③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注)①千钟:优厚的俸禄。②营营:忙忙破碌。③云萝:也叫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人认为,官做到年俸千钟并不难,但活过七十岁者却是很少。对比中见感慨。 |
B.词人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现在才知道,荣华声名原来是一场梦幻,不值得追求。 |
C.“沽酒”“题诗”“采药”“下棋”四词概括了词人晚年的生活,表达了归隐的幸福与快乐。 |
D.“不归真个痴”既道出了词人对选择归隐的肯定,又表达了自己不再维续继续“痴”的庆幸。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离果州作①
陆游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注)①陆游离夔州赴四川宣抚使司任职,途径果州时作此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对本词进行赏析。
临江仙·离果州作①
陆游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注)①陆游离夔州赴四川宣抚使司任职,途径果州时作此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首句选用多个典型意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红”与“绿”的颜色对比也十分鲜明,为画面增色不少。 |
B.“春光还与美人同”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光比作美人,极言春天景色之美,目的是表现词人对春景的倾心喜爱之情。 |
C.“分袂”是分手、离别的意思,在意思上与题目中的“离”字相呼应。同时,词人用“眷眷”和“匆匆”两个词来形容相聚的深情和分离的不舍。 |
D.“只道真情易写”是从常情着想的预计,“那知怨句难工”是实践后的体验。“易写”与“难工”对比,极言惜别之情的难以表达,进而体现情之深切。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武均州①报已复西京②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③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②西京:指洛阳。③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闻武均州①报已复西京②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③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②西京:指洛阳。③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小题2】诗人“独眺江天起暮愁”,那么,“秋霖十日”引发诗人哪些“暮愁”?请结合诗句分析。
秋霖
张维屏
秋霖十日失高秋,独眺江天起暮愁。
正寂寥时惟有雁,极空蒙处并无舟。
蒙蒙路滑征夫骑,漠漠寒生思妇楼。
已若阴霾害禾稼,更催霜雪上人头。
(注)秋霖:秋天的淫雨。【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的首联中“独眺”起到统领的作用,下面的景色都紧扣“眺”字展开。 |
B.诗歌的颔联则从仰视和俯视的两个观察角度进行描写:大雁南飞,江面无舟。 |
C.诗歌的颈联主要写征夫在湿滑的路上骑行,开始思念起远在家乡的妻子。 |
D.诗歌的尾联运用比喻手法,写阴霾损害作物,诗人感到伤心,因此头发开始变白了。 |
E.诗歌的语言很富有表现力,如“害”“更”“霜雪”更能突显诗人对白姓的同情。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析这一句的艺术特色。
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客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春愁”点出时序,揭示出主题,“一片”写出愁绪的连绵不断。 |
B.“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 |
C.洗抱、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
D.上阕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 |
B.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
C.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
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