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①?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②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③,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④!
注:①更筹:古时夜间计时工具,即更签。此指时间。②中州:指当时沦陷的中原地区。③蕞(zuì)尔:微小。④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上片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情景很好融为一体。
B.诗歌中“照我满怀冰雪”句生动形象写出作者的失意和无奈,将内心凄凉和感伤充分表现了出来。
C.诗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极度夸张,具有一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
D.下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片的写景,引出后面叙事抒怀。
E. 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动形象,议论富有情理,抒情真切动人。
【小题2】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国初诗人,如潘阆、魏野,规规晚唐格调,寸步不敢走作。杨、刘则又专为昆体,故优人有寻扯义山之诮。苏、梅二子,稍变以平淡豪俊,而和之者尚寡。至六一、坡公,巍然为大家数,学者宗焉。然二公亦各极其天才笔力之所至而已非必锻炼勤苦而成也豫章稍后出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祖,在禅学中比得达摩,不易之论也。

(节选自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小题2】文中的“义山”、“六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号。
【小题3】豫章被称为“本朝诗家宗祖”,他在诗歌创作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山,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释:①三农:指春耕、夏忙、秋收。②塍:chéng ,本义是田间的土埂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并加以解说。
(2)词中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你简要加以概括。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潮州寺丞洪公行状
文天祥
公讳天骥,字逸仲,世晋江人,嘉定戊辰七月庚戌公以生,生有异质,沉静专一,自少讲求微言,通念晓析乃已,故于经史诸子百家之辞,无不贯串。
登淳佑七年进士第,除建宁县尉,发奸伏,无所回挠。时有劫寇王若曾,啸聚千余人,骚动两,诸所委捕,多畏沮。公奋不顾身,提兵捣其巢,一举空之。公虽浸近周行,然无所附丽,恂恂侃侃,望之山立。
宝佑六年,淮阃择士自从,公为属。景定二年,授宣教郎,知广州香山县。至之日,以教养人才为第一义,修复大成殿、明伦堂、登俊斋,皆捐俸入为之,敛不及民。其为政一裁于义,俗哗健,戢其尤桀黠者,邑以大治。
咸淳四年,公轮对,首尾二千余言,其辞淳复恳切,深刺腧髓。又言泉有屯戍左翼一军之兴之害,米舟搜籴生变之虞,而朝廷籍没翁、林二氏之田,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三年,知潮州,视民事如家,视敝政如己疾。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知无不为,为无不尽。潮有防田旧堤,多啮于水,取俸与民筑石为堤,民号之曰洪公堤,且刻赋颂其旁。去之日,垂髫戴白者拥车下,不忍去。
九年,得旨主管华州云台观。公时益畅于诗,数与姻族觞咏从容,而学徒有志于考德问业者,多授以外声利及终身受用之要。暇日登临徜徉,爱南安风气明秀,取所谓小陂山者,曰:“乐哉,斯丘!我死则葬焉。”十年正月,公始属微疾,即乞致仕。八日,忽索水自浴,衣冠休于正寝,翛然而逝。
子男应午力学克肖,收拾公遗稿若干卷,曰《东岩集》,藏于家,将以是年十月已未奉治命以葬。应午千里贻书,俾某状行,姑序其本末,以俟立言之君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可岁得谷 / 万斛以纾戍卒 / 廪食饷足 / 则籴宽 / 籴宽则米通 / 民永无贵籴患矣 / 朝论翕然 / 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B.可岁得谷 / 万斛以纾戍卒廪食 / 饷足则籴 / 宽籴宽则米通 / 民永无贵籴患矣 / 朝论翕然 / 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C.可岁得谷万斛 / 以纾戍卒廪食饷足 / 则籴宽 / 籴宽则米通民永无 / 贵籴患矣 / 朝论翕然 / 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D.可岁得谷万斛 / 以纾戍卒廪食 / 饷足则籴宽 / 籴宽则米通 / 民永无贵籴患矣 / 朝论翕然 / 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B.征辟: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文中“辟”指洪天骥受到皇帝选拔。
C.姻族指有姻亲关系的各家族或其成员,在古代婚一般指女方父母,姻一般指男方父母。
D.垂髫: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古人常以此指儿童;古代男子二十岁通常由父亲在宗庙主持冠礼,加冠以示成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天骥天资聪颖,通晓经史。洪天骥读书讲求微言大义,注重通读了解,所以对于诸子百家著作能从头到尾阅读明白,其子洪应午整理遗稿取名为《东岩集》。
B.洪天骥勇敢谨慎,重视教育。担任建宁县尉时,率领军队击败盗贼王若曾;进入仕途后,不依附权贵;在担任香山知县时,拿出俸禄建设学校,用礼仪教育百姓,取得了较大成效。
C.洪天骥擅于理政,爱民如子。在朝论之时,他建言罚没大户,以除籴患,得到朝廷一致认可;在潮州任上,修建学校,修建河堤,百姓称为洪公堤,离任之时老人小孩相送不忍他离开。
D.洪天骥真诚教育学生,同时人洒脱。在担任华州云台观主管时,常常赋诗游览,喜爱南山风物。十年正月安然离世;教授弟子时,常常教授他们名利之外和终身受益的学问。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淳佑七年进士第,除建宁县尉,发奸伏,无所回挠。
(2)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蓬莱·归故山
王沂孙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注)①王沂孙号碧山,因家住玉笥山,故又号玉笥山人。宋亡之后,王沂孙仕于元,曾出任学官。此词是作者解除庆元路学正的职事,回到故乡绍兴时的作品。②屧:木底鞋。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词从秋景写起,首句运用倒装手法,写西风似乎知道主人要归来,所以殷勤地打扫门径以示欢迎。
B.“黄叶凋零,白云萧散”即西风吹得黄叶凋零,白云冷清离散。“凋零”“萧散”正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反映。
C.“翠蛾眉妩”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描绘故山的山容,以“翠蛾”“眉妩”写山峰状貌,可谓新颖。
D.作者回归故乡,登上山峰观赏景色,面对美景,感到赏心悦目,愁思愁绪早已被抛诸脑后。
E. 本词抒写了生活感受,含蕴丰富,不发空言,表达委婉,耐人寻味,体现了“深”与“厚”的词作特点。
【小题2】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是隐微复杂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险峻的古垒旁,在辽阔的平川上,身背弓箭,臂挥雄鹰,手缚猛虎,直至暮色苍茫,笳声四起,这写的是词人在南郑的从军生活。
B.“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是说人们都错误地称赞词人笔有诗情,战有将略,那时的才气超群,“误”不是谦词。
C.“何事又作南来”句领起下文,而下文也表明作者由前方南郑到后方成都是为了看重阳药市或元宵灯山,与万人同乐。
D.这首词与作者晚年作品《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样,都用了班超立功“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的壮志。
【小题2】本词的主要艺术手法是对比,请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雁怯重云不肯啼”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B.“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只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C.“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D.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E. 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哀情、虚实结合、以淡语写浓情。下片既有对眼前之景的实写,也有想象之景,语淡而情浓。
【小题2】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论诗歌创作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借此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宋·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醾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釄(túmí):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釄花开春事了”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词人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含有对青春老去的喟叹。
B.首句“嫩绿重重看得成”,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C.第二句中的“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
D.上阙前两句写动景,后两句“蜂儿闹”“燕子轻”则写静景,动静结合;以绿叶红花、蜂儿燕子为主体,勾勒出庭院中醉人的春景。
E. “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议论融为一体。
【小题2】词的下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简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②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③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④出塞声。
(注)①鹓(yuān)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剑外:本指剑阁以南地区,这里特指诗人当时所在的成都、嘉州等处。③刁斗:古代军中白天来烧饭,晚上用来敲击巡更的用具。④檀槽:指乐器。
【小题1】下列对于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表明诗人早前深受国君赏识,现在却憔悴零落,漂泊边城。
B.颔联表明诗人曾在朝廷做官,现在来到剑外,新生白发,内心感受不言而喻。
C.颈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旌旗飘荡、秋风惨淡、刁斗声声的边塞军营画面,表现了对军营生活的厌倦。
D.尾联第一句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仍有雄心壮志;最后一句诗人点出题中“醉中”。
E. 全诗多处用对比手法,如首联呈现出的前后境遇的不同,颔联呈显出的青衫依旧与诗人的白发生。突显了诗人的情绪。
【小题2】诗人醉中感怀,情感丰富,都流露出了哪些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