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雪夜感旧
陆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江阴。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桦烛:用桦树皮作的烛。③龙门阁:在今广元市北。④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⑤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小题1】【小题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D.尾联写到绿沉枪和金锁子甲,意在比喻诗人的从军生涯,如今只能委身尘埃,诗人借此表达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
E. 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小题3】【小题4】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玉佩鹓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注释)①觚棱,宫殿的屋角瓦脊。②天上,指朝廷。③鹓,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④唾壶歌缺,《世说新语》中说,王敦酒后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尽缺。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想象友人即将赴任的临安,宫殿在阳光照耀下高大壮丽,似蓬莱般令人神往。
B.“正钱塘江上”两句,写江水气势磅礴,银白色的浪花奔涌着向前,极具画面感。
C.下阕开篇四个短句急促有力,“能”与“空”凸显了词人激切、无奈的矛盾心绪。
D.“不洒”两句说的是,莫因离别流泪而难为情,应如世间孩童般真实地表达心意。
【小题2】本词结尾“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通过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来抒发情感。下列诗句 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C.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宝《柳枝词》)
D.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严仁《鹧鸪天·惜别》)
【小题3】本词与下面的诗歌都写送友人赴任,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平江百花洲

(宋)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旁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释)①平江,府名,治所在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这首诗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今南京)江东转运副使的途中所作。②王程:为王事奔走的旅程。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平平叙事,却含有作者因王事之便而得以游赏苏州胜景佳处的庆幸之情。
B.第三句由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半生以来游历的三江五湖,延伸扩展了诗歌的时空。
C.第四句写自己十年来共四次在百花洲停泊驻足,足以表现作者对此地深切的喜爱。
D.尾联表达了作者虽像孤舟一样飘零,但只要能为朝廷奔波就无怨无悔的爱国情怀。
E.本诗语言平易朴实,却又饱含复杂感情,读来琅琅上口,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德佑二年岁旦(其一)
郑思肖①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②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注]①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诗人正在苏州,元兵南下攻占了那里。德佑二年岁旦,作者感念时事,写下这首诗。②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篇,为先秦时曹地汉族民歌,抒写曹人痛恶统治者的暴虐,怀念明王贤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写《下泉》诗传唱千年,曹地百姓那样的痛苦未曾断绝,万古兴衰治乱总是相似。
B.颈联写太阳可望、天高难问,喻指虽然皇帝与苏州相近、犹可望见,但国运怎样,无法知晓。
C.诗歌中间两联揭示了诗人逢人垂泪、内心伤楚悲痛的原因,深沉凝重,引人无限深思。
D.本诗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情上均采用直抒胸臆,一泻千里。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  陆游
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
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情好甚笃,他们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凌烟像: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建凌烟阁于长安,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凌烟阁图像,被视为士人建功立业所获得的至高荣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以摧枯拉朽之笔力,写出秋风秋雨的气势,“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变得澄明起来,暂时得以消除。
B.“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C.“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D.下片六句,所言皆是将来之事,是朋友之间相互戏谑之言,“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看到朋友之间毫无芥蒂的豪爽的相处。
【小题2】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鸠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①《晋书•刘伶传》载,刘伶纵酒放荡,经常乘一辆车,带一壶酒,令人带着锄头跟随,并说“死便掘地以埋”。②鸩毒:用鸩鸟羽毛制成的剧毒,溶入酒中,饮之立死。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咽如焦釜”“气似奔雷”,以比喻兼夸张的手法极写作者对酒的渴望与贪恋。接着“汝说”三句,是酒杯对主人责问的答辩。
B.“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几句,诗人既惊讶于杯的冷酷无情,又似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几分道理。
C.下片以一“更”字领起,使已软的语气又强硬起来,给人以一张一弛之感。古人设宴饮酒大多以歌舞助兴,而这种场合也最易饮酒过量伤身。
D.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地展现了作者放荡不羁的一面,也委婉地流露出对现实的失望和心中的苦闷。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两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小题1】对比这两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陆词上阕通过写梅花的所居非地和所遇非时,表达了词人被排挤的政治遭遇及寄托无主、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B.陆词下阕以“无意”两句写梅花超然独立的傲岸形象,并借此表达失意的英雄志士聊以自慰的无奈心境。
C.毛词以梅花比喻迎春的战士,用一“俏”字写出梅花只是报春的使者,无意与群芳争艳,表现出与世无争的平和心态。
D.毛词与陆词的梅花虽同处逆境,但心境不同,毛词的梅花表现出一种乐观开朗的心境,而陆词的梅花则表现出愁苦和清高的情绪。
【小题2】(小题2)这两首词的词牌是卜算子,它跟词的 有关;词题是咏梅,它跟词的 有关。(2分)
【小题3】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梅花的生存环境,这些描写对表现梅花的品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在横线上填上表现梅花品格的词语。(2分)
陆词:从“驿外”“风和雨”上可看出梅花的    的品格。
毛词:从“悬崖”“百丈冰”上可看出梅花的    的品格。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

【小题1】下面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B.“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作响,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
C.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
D.感慨不等于悲观,梦中醒来“眼前万里江山”,看似闲愁实则旷远雄劲。
E.本词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小题2】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小题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孟春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E.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小题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夜寒独觉
杨万里
儿啼惊觉梦中身,恰则华胥政[注]问津。
脚到五更偏作冷,老来万事不如人。
若无窗月谁相伴,听尽鸡声不肯晨。
尚有布衾寒似铁,无衾似铁始言贫。
[注]华胥政:黄帝梦游华胥国。该国安定和谐、民风淳朴。后遂用“华胥梦”“华胥路”“华胥境”“华胥国”“华胥政”等指梦境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小儿啼哭惊扰了诗人的美梦,对小儿啼哭表现出了烦躁的心情。
B.“恰则华胥政问津”运用典故,反衬出诗人现实处境艰辛、生活不如意的境况。
C.“老来万不如人”是诗人“脚到五更偏作冷”的直接感叹,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凄凉。
D.“若无窗月谁相伴”,以窗外明月烘托孤寂的筑围,以“谁相伴”抒发内心的孤独。
E. “尚有布衾寒似铁”表现了诗人的知足,表达出诗人达观的精神而貌和豁达的胸襟。
【小题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药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