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 黄庭坚(1045-1105)
- 《豫章先生文集》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裴仲谋同年
黄庭坚
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注)①裴仲谋:名纶,黄庭坚友人,时为舞阳(今河南舞阳)县尉。②叶(shè):县名,黄庭坚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被任命为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叶县)县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尾联的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次韵裴仲谋同年
黄庭坚
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注)①裴仲谋:名纶,黄庭坚友人,时为舞阳(今河南舞阳)县尉。②叶(shè):县名,黄庭坚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被任命为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叶县)县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题目可以看出,与诗人同岁的好友裴仲谋先寄赠他一首诗,他又依照原作的韵字与次序相和了这一首诗。 |
B.首句诗人回忆了过去与仲谋在春天的汝水河畔相会的情景,运用“交盖”的典故,不露痕迹,意蕴丰厚。 |
C.第二句写诗人曾经与仲谋在僧舍中对榻而卧,倾心交谈,与上一句一气贯通,表现了二人的深情厚谊。 |
D.颔联写出了二人居官之地相距很近,又同样年轻,可以时常通问。“贱子”与“公”一谦一敬,更表现了诗人对仲谋的看重。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顾子敦①赴河东三首(其一)
黄庭坚
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
紫参可掘宜包贡②,青铁无多莫铸钱③。
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④不临边。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
(注)①顾子敦:秘书少监,掌管图书、国史实录等,元祐元年出任河东转运使。②包贡:即进贡。③铸钱:仁宗庆历初,诏江、饶、池三州铸铁钱助陕西经费,民苦之,后停罢,其患方息。④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对顾子敦赴任河东的情感态度。
送顾子敦①赴河东三首(其一)
黄庭坚
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
紫参可掘宜包贡②,青铁无多莫铸钱③。
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④不临边。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
(注)①顾子敦:秘书少监,掌管图书、国史实录等,元祐元年出任河东转运使。②包贡:即进贡。③铸钱:仁宗庆历初,诏江、饶、池三州铸铁钱助陕西经费,民苦之,后停罢,其患方息。④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形象地表现了顾子敦的勤勉尽职,也暗含诗人对他久任不迁的同情。 |
B.第二句“今领”与“印章”倒装.既是格律的需要,也是拟人手法的妙用。 |
C.诗人提出了“宜包贡”和“莫铸钱”的建议,表现出他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
D.诗人认为,鼓励督促百姓从事农桑,能够使河东富强,从而保证边境安宁。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千家双井茶① 送子瞻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五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③,落硙④ 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⑤ 。
(注)①双井茶是黄庭坚老家的一种名茶。宋哲宗元枯二年(1087年),苏轼任翰林学士,已从黄州回京。当时黄庭坚在京任职,家乡梢来一些茶,他马上想到分送给好友苏轼品尝,并附上这首情深意切的诗。②玉堂:古代官署名,宋代以后称翰林院为玉堂。森宝书:森然罗列着许多珍贵的书籍。③云胶:即指茶叶。④硙(Wèi):亦作“碨”,小石磨。落硙:把茶叶放在石磨里磨碎。⑤“独载”句:用范蠡事。相传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国语·越语》)。五湖:太湖的别名。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全诗由高雅的玉堂兴起,引出题赠对象,再进入送茶之事,而最终点明题意,这种千回百转、一波三折的构思方式,体现了黄庭坚诗的基本风格。
【小题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赠茶的什么用意?请加以分析。
千家双井茶① 送子瞻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五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③,落硙④ 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⑤ 。
(注)①双井茶是黄庭坚老家的一种名茶。宋哲宗元枯二年(1087年),苏轼任翰林学士,已从黄州回京。当时黄庭坚在京任职,家乡梢来一些茶,他马上想到分送给好友苏轼品尝,并附上这首情深意切的诗。②玉堂:古代官署名,宋代以后称翰林院为玉堂。森宝书:森然罗列着许多珍贵的书籍。③云胶:即指茶叶。④硙(Wèi):亦作“碨”,小石磨。落硙:把茶叶放在石磨里磨碎。⑤“独载”句:用范蠡事。相传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国语·越语》)。五湖:太湖的别名。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篇从对方所处的环境落笔,诗人利用了玉堂的双重含义,把翰林院说成是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天上殿阁,那里宝书如林,森然罗列,一派清雅景象。 |
B.“旧居士”的“旧”字,暗示人物身份已经发生变化,暗示你我仍是朋友。 |
C.作者用“明珠”来指称苏轼在翰林院草拟的文字,作者看见他奋笔疾书、挥洒自如的意态,字字如明珠,从笔下倾泻而出。 |
D.精心研磨后细洁的茶叶连雪花也比不上它,送上美茶彰显诚意,望朋友能够笑纳。 |
【小题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赠茶的什么用意?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黄几复①
(北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黄几复,诗人的故交,十年前与诗人在京城有聚。写此诗时,黄几复任职广东,诗人任职山东。②蕲:古同“祈”,祈求。三折肱:多次跌断胳膊,古有“三折肱为良医”之语。
【小题1】下面对诗歌理解和赏读有误的一项是
【小题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寄黄几复①
(北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黄几复,诗人的故交,十年前与诗人在京城有聚。写此诗时,黄几复任职广东,诗人任职山东。②蕲:古同“祈”,祈求。三折肱:多次跌断胳膊,古有“三折肱为良医”之语。
【小题1】下面对诗歌理解和赏读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即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居两地,因此请求鸿雁传书,鸿雁深为感动,答应帮忙。 |
B.颈联写友人身为官吏,却生活清贫,诗人希望他不要再受“三折肱”那样的磨难。 |
C.尾联想象友人虽身处恶劣的环境,却仍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不免有点感伤。 |
D.全诗意象丰富,多处用典,以故为新,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富有苍劲古朴的特点。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一句是词人辛弃疾对“莼鲈之思”的一种反用巧思。本诗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④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④莫:即“暮”。【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一幅孤城风雨图,笔致淡雅素朴,不假藻饰,而富有诗情画意。虽纯为写景,但内心情意已曲曲传出。 |
B.颔联远近结合,远眺山水,近观白鹭,这些景物又触动了他的情怀,于是触景生情,于闲适宁静中见出内心的波澜。 |
C.颈联以人起兴。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于寻常事物中获得妙悟。 |
D.尾联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抒发对世事变迁、欢乐不再的失落感,和对人生短暂的痛惜。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有人评价诗的后四句“遽生新意,饶有风味。”请分析其中的妙处。
题李亮功戴嵩牛图
黄庭坚
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
戴老作痩牛,平田千顷荒。
觳觫①告主人,实已尽筋力。
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①觳觫:恐惧颤抖的样子。【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题画诗,为黄庭坚贬谪宜州路过长沙时在李公寅府第中观画后写成的,作者托物言志,将自己的满怀心事写入诗中,意含言外。 |
B.首联先说“韩马”,韩干画马,大多肥硕,杜甫有诗“干惟画肉不画骨”,这种马在殿廷前立仗时,壮健有光彩。 |
C.黄庭坚采用反衬法,以韩马处处反衬戴牛,以肥衬瘦,以立仗反衬平田,以有辉光衬托千顷荒,揭露了肥马不劳而获与瘦牛劳而不获的现实。 |
D.“觳觫”“乞”意在表现瘦牛的地位低下,从而揭露了世道不公,暗示自己不幸的人生际遇。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黄几复
( 宋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②古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此句侧喻黄几复善“治国”。 蕲:通“祈”
【小题1】黄诗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与李诗当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被称赞妙笔佳作,结合诗句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E. 黄诗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运用列锦的手法,目的是突显自己的文学才华和造诣,与抒情无关。
【小题2】两首诗共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寄黄几复
( 宋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②古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此句侧喻黄几复善“治国”。 蕲:通“祈”
【小题1】黄诗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与李诗当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被称赞妙笔佳作,结合诗句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黄诗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巧用了六个名词排列出十年间的情景,但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很小。 |
B.黄诗寓情于景,“桃李春风”“江湖夜雨”等平常之景寄予了作者的浓浓的深情;“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明媚与“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凄凉对比,凸显了时人对友人的思念。 |
C.李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有月亮的阴晴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真切自然。 |
D.李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但却没有抒发作者对友人被贬原形的忧虑关心之情。 |
【小题2】两首诗共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②,松煤浅染饱霜兔③。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①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因被诬陷而被贬黔州,元符元年(1098年)迁戎州。此诗作于黄庭坚初到戎州之时。②石泓:砚台的别称。③松煤;用松烟制成的墨。霜兔;用雪白的秋兔毫制成的笔。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②,松煤浅染饱霜兔③。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①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因被诬陷而被贬黔州,元符元年(1098年)迁戎州。此诗作于黄庭坚初到戎州之时。②石泓:砚台的别称。③松煤;用松烟制成的墨。霜兔;用雪白的秋兔毫制成的笔。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胸次不能平,吐出岁峥嵘,既是黄斌老画竹时的感受,也是作者黄庭坚苦内心的直实再现。 |
B.“公与此君俱忘形”是指黄斌老和横竹俱屈服于外部的压力,改变了自己的品格,挺直的竹子变成偃蹇。 |
C.本诗作者用黄斌老所画横竹的韵,既写出了黄斌老的画技高超,也写出了其性格的倔强不屈。 |
D.诗的前两联侧重于借画竹表达人物的品质特征,后两联主要咏叹的是黄斌老画技的高超。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落星寺四首(其三) 黄庭坚
落星开士① 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② 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①开士:和尚。②宴寝,指休息起居之室。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题落星寺四首(其三) 黄庭坚
落星开士① 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② 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①开士:和尚。②宴寝,指休息起居之室。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星开士深结屋”的“深”字是全诗的关键,下文便全从“深”字铺展开去。 |
B.“小雨藏山客坐久”和“帆到迟”,写出了诗人为雨所阻,不能及时出行的无奈之情。 |
C.“画图妙绝无人知”,既表现了诗人对画图的赞美,又紧扣着起句“深结屋”三字。 |
D.这首诗不用典故,不加藻饰,笔致清淡,留给读者无限低回的余地,耐人寻味。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在诗人眼里,刀镊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陈留市隐
黄庭坚
陈留江端礼季共曰:“陈留市上有刀镊工①,年四十余,无世家子姓;惟一女年七岁矣,日以刀镊所得钱与女子醉饱,则簪花吹长笛,肩女而归,无一朝之忧,而有终身之乐,疑以为有道者也。”陈无己为赋诗,庭坚亦拟作。
市井怀珠玉②,往来人未逢。
乘肩娇小女,邂逅此生同。
养性霜刀在,阔人清镜空。
时时能举酒,弹镊送归鸿③。
(注)①刀镊工,理发师。②《老子》有“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句。③《战国策》载冯驩弹镊,嵇康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诗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化用《老子》的语句夸奖刀镊工,他虽是“市井人”,但是他也只是外表俗。 |
B.颈联中“刀”“镜”是刀镊工谋生的工具,此联寄寓了对刀镊工劳苦工作的同情。 |
C.尾联咏叹刀镊工在每日工作完毕,还能略喝点酒,微醒之后,还能弹镊作歌。 |
D.全诗没有生僻字,人物描写生动;结构严谨,首尾一贯;格调清新,音韵铿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