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 黄庭坚(1045-1105)
- 《豫章先生文集》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③脊令:鸟名,即鹡鸰。【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达了兄弟二人分手时,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全诗感情深笃,首联即正面写离别的哀痛,掀起感情的波澜。 |
B.颔联诗人抒发了自己报复落空的苦闷,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悟言一室之内,畅享天伦之乐。 |
C.颔联中的“凉”暗用陶渊明“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悲观厌世、渴望归隐田园的思想。 |
D.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回程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 |
徐儒子①祠堂
宋·黄庭坚②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③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注)①《后汉书·徐孺传》载:“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②黄庭坚(1045—105),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在党争中,以修史“多污”遭贬。③徐稚吊唁郭林宗之母,只放束生刍(青草)。语出《诗经》:“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起句从祠堂环境起笔,下句写来祠祭奠,“生刍一束”的典故既点明“幽人”为徐稚又赞美徐稚“其人如玉”。 |
B.颔联“藤萝”承“乔木"而来,藤萝依附乔木,干云蔽日,显岀“得意”之态,以喻小人谄媚依附,造成浮云蔽日之势。 |
C.颈联中“白屋”“黄堂”分别指贫士和太守的居处,意为不是少了陈蕃这样的太守,而是世间难有徐稚一样的名节之士。 |
D.诗作吊古咏怀,题咏的是徐孺子祠堂,前两联从眼前景事写起,寓意深微,后两联自吐胸臆,感喟深沉,耐人寻味。 |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①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天下之至险也”(陆游《入蜀记》)③戏马台:项羽所筑,晋时刘裕北征至彭城,九月九日会将佐群僚于戏马台,赋诗为乐。当时,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前两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黔中秋来阴雨连绵,叫人困苦不堪的状况,表明贬谪环境之恶劣。 |
B.“及至”“催醉”描绘了重阳放睛诗人登高痛饮的形象,流露出喜悦之情,表现了诗人忘怀得失的胸襟。 |
C.“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以鬼门关的险峻衬托诗人被贬后的悲愁。 |
D.全词“催醉--簪菊--驰射”,结构一抑三扬,衬跌有力;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富于生气。 |
水调歌头·游览①
黄庭坚
瑶草②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 ①此词大约写于词人被贬官时期。②瑶草:仙草。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④金徽:瑶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
D.“只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深深的喜爱和依恋。 |
E.“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 |
品令·茶词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孤令:孤零。金渠:茶碾,金属所制。【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月光映照,清亮晶莹。 |
C.词人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
D.词上阕主要写碾茶、煮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
题竹石牧牛①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③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②伯时:指李公麟。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③野次:野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 |
B.石、竹、牧童和牛,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个个意态如见。 |
C.本诗前半写画,富有田园气息;后半写意,表达爱石爱竹之情。 |
D.后四句由看画生发感想,采用递进方式表情达意,情意殷切。 |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①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③。我为④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⑤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瑶草:仙草。②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③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④为(wéi):愿作。⑤长啸:长叹。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 |
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 |
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 |
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
A.新晴原野旷 | B.白云随鹤舞 |
C.冰壶含雪魄 | D.一天秋似水 |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①(其一)
宋·黄庭坚
食贫自以官为业,闻说西斋意凛然。
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
未尝终日不思颍,想见先生多好贤。
安得雍容一尊酒,女郎台②下水如天。
(注释)①本诗作于宋神宗煦宁四年(1071),时黄庭坚任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尉。作者好友郭明甫不愿出仕,于颍尾(今安徽皁阳》建书斋“西斋”隐居读书。②女郎台:在颍州西湖之畔,是一座高出地表约五米、方园约四百米的土台。【小题1】从景与情的关系看,“女郎台下水如天”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
【小题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分析。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小题1】下片“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小题2】本词与柳永《雨霖铃》皆为送别词,试比较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并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