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其一)
黄庭坚
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
紫参可掘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
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不临边。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
【注】顾子敦:秘书少监,掌管图书,国史实录等,元祐元年出任河东转运使。包贡:即进贡。铸钱:仁宗庆历初,诏江、饶、池三州铸铁钱助陕西经费,民苦之,后停罢,其患方息。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形象地表现了顾子敦的勤勉尽职,也暗含诗人对他久任不迁的同情。
B.第二句“今领”与“印章”倒装,既是格律的需要,也是拟人手法的妙用。
C.诗人提出了“宜包贡”和“莫铸钱”的建议,表现出他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D.诗人认为,鼓励督促百姓从事农桑,能够使河东富强,从而保证边境安宁。
E. 全诗以议论为主,而末句通过描写春郊的农田景象,抒发诗人的欣喜之情。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对顾子敦赴任河东的情感态度。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遣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①胡逸老,生平不详,致虚庵为其书房。②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③明月:此指珠。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两句对比,写诗书传家能使后代成才,而遗金满篓往往给子孙招来祸害,赞美胡逸老以诗礼传家的品质,显示其品格清高。
B.三四两句写胡逸老在灾年能拿出粮食与贫人共享,和气必能生财,胡家必会如同蚌胎生珠一样金玉满堂财源广进。
C.李商隐在《锦瑟》中曾用“鲛人泣泪”这一传说中的海上异景表达了复杂难言的怅惘情绪,而本诗“蚌胎”生珠的情境则明显不同。
D.尾联总收全诗,“灵台”意谓“心”,闲逸之中观山观水,山水的清淑之气必能涤荡心灵,使人灵魂澄清无滓,一尘不染。
E. 整首诗直接描写胡逸老为人不慕荣利、颇有仁爱之心、雅有山水之趣的特点。黄庭坚在敬慕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高雅情怀。
【小题2】本诗颈联脍炙人口,被前人评述为“奇语”,你认为“奇”在哪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黄庭坚的长兄黄大临,字元明。他与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手足情深。②黄庭坚仕途坎坷,在绍圣二年(1095)因所谓“修史失实”之罪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黔州在今四川彭水、重庆黔江一带。这时,山谷的长兄亲自陪同他跋山涉水,送他到达贬所。③凉:暗用陶渊明“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意思,形容归隐后的逍遥自得。④脊令:鸟名。《诗经•小雅•常棣》云:“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通过写景表达离别哀痛,掀起感情的波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B.颔联写自己抱负落空,希望将来能与兄弟相伴,晤言于一室,长享天伦。
C.颈联既有写景,又运用了比喻手法,进一步叙写了兄弟之情,生动形象。
D.全诗用典繁复,却又浑成无际。“脊令相并影”正面写出了兄弟离散的哀伤。
E. 山谷诗以瘦劲挺拔著称。其人忠厚,感情诚挚;其诗情真意切,颇为感人。
【小题2】本诗尾联在表达技巧上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结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本诗尾联的妙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文后各小题。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此句出自《孟子》,是说有一个齐国人每天外出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余下的酒饭,回家后洋洋自得,竟然向妻妾夸口说是权贵请自己吃饭。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小题1】下列诗句中,与“人乞祭余骄妾妇”一句所使用表现手法相同的两项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E.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题2】两首诗都描写了清明时令的郊野景象,但呈现的氛围与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进行比较。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徐孺子祠堂
黄庭坚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注)①徐孺子:东汉徐稚,字孺子。陈蕃为豫章太守时,专门做了一张榻给徐孺子坐。②黄庭坚:紹圣年间,以元祐党人被贬黔州,后以文字罪被除名,死于贬所。③生刍:徐稚吊唁郭泰之母,只放一束生刍(青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吊古咏怀的诗,黄庭坚借对古人、古迹之题咏而“自吐胸臆”。
B.首联与“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意境相似,表达愤怒之意。
C.徐稚祠堂乔木参天,回想徐稚当年生刍一束,志存高洁,却无人明白。
D.颈联指贫士中自有徐稚这样的人物,只是没有陈蕃那样的太守去发现。
E. 本诗有严密的结构与章法,朴实、直白地表达了情感。
【小题2】本诗颔联“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樽”两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弈棋二首里任公渐(其二)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记载,粱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眼”才能活。
【小题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心似蛛丝”,取常见事物设喻却奇崛异常,以“蛛丝”之小反衬“碧落”之大。
C.“尚可持”与“诚甘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转败为胜。
D.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在下棋上浪费时间的不满。
E.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弃过程。
【小题2】领联和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②三折肱③。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蕲:同“祈”,祈求。③三折肱:古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是说一个人多次断了手臂就知道怎么医治断臂,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久病成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起势突兀,北与南距离遥远,加一“海”字,更显相见之难。
B.第二句以拟人写法,写自己欲托鸿雁传书却遭拒绝,再写路途之遥远。
C.第六句意为:朋友本有才干,不必“三折肱而为良医”,应得到重用。
D.尾联想象看到朋友读书的情景,而自己颓然变老,猿隔溪而哭,瘴气满藤。
【小题2】本诗的颔联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写作者同伊人离别在即,行船将发,表达两人难分难舍、无限凄楚的离别之情。
B.窗前槐树绿叶繁茂,室内显得昏暗,室外榴花耀眼,开篇两句以黯淡之景渲染别离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C.本词以柳叶和梨花来比喻伊人的双眉和脸庞,以“皱”眉和“倾”泪刻画了因离别而伤感的伊人形象,通俗而贴切。
D.结句作者写夜半酒醒,唯见月色皎皎、江水悠悠,无限离恨,尽在不言之中,如此写法颇具蕴藉含蓄之美。
【小题2】(小题2)本词与柳永《雨霖铃》皆为送别词,试比较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兄弟二人分手时,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全诗感情深笃,首联即侧面写离别的哀痛,掀起感情的波澜。
B.颔联诗人抒发了自己报复落空的苦闷,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悟言一室之内,畅享天伦之乐。
C.颔联中的“凉”暗用陶渊明“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悲观厌世、渴望归隐田园的思想。
D.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回程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
E. 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他善用典故,经过锻炼熔铸,显得浑成无迹,真所谓“水中着盐,食而方知其味”。
【小题2】本诗的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水调歌头·游览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②瑶草:仙草。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④金徽:瑶琴。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小题2】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