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能引人入境,通俗浅近中包涵着丰富的内容;“了却”与“快阁”之“快”呼应。
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描写作铺垫。
C.颔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的高远壮阔,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D.尾联以景结情,因眼前“归船”“白鸥”之景抒情寄慨;全诗体现出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
【小题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郭居士南园记

黄庭坚

①以道观分于崭岩之上,则独居而乐;以身观国于蓬荜之间,则独思而忧。士之处污行以辞禄,而友朋见绝;自聋盲以避世,而妻子不知,况其远乎?

②东郭居士尝学于东西南北,所以游居,半世公卿,而东郭终不偶。驾而折轴,不能无闷;往而道塞,不能无愠。退而伏于田里,与野老并锄灌园乘屋不以有涯之生而逐无堤之欲久见蘧然独觉释然自笑。问学之泽,虽不加于民,而孝友移于子弟;文章之报,虽不华于身,而辉光发于草木,于是白首肆志而无弹冠之心,所居类市隐也。

③总其地曰“南园”,于竹中作堂曰“青玉”,岁寒木落而视其色,风行雪堕而听其声,其感人也深矣。据群山之会,作亭曰“翠光”,逼而视之,土石磊砢,缭以松楠;远而望之,揽空成色,下与黼黻文章同观。其曰翠微者,草木金石之气邪?其曰山光者,日月风露之景邪?不足以给人之欲,而山林之士甘心  ,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也。因高筑阁曰“冠霞”,鲍明远诗所谓“冠霞登彩阁,解玉饮椒庭”者也。其宴居之斋曰“乐静”,盖取兵家《阴符》之书曰“至乐性馀,至静则廉。”《阴符》则吾未之学也,然以予说之,行险者躁而常忧,居易者静而常乐,则东郭之所养可知矣。其经行之亭曰“浩然”。委而去之,其亡者,莎鸡之羽;逐而取之,其折者,大鹏之翼。通而万物皆授职,穷而万物不能撄,岂在彼哉!由是观之,东郭似闻道者也。

【小题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矣B.也C.焉D.者
【小题2】用“/”为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
与野老并锄灌园乘屋不以有涯之生而逐无堤之欲久见蘧然独觉释然自笑
【小题3】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小题4】根据第②段概括东郭居士隐居的原因。
【小题5】结合第③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南园表现东郭居士之道的。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黔南贾使君
黄庭坚
绿发将军领百蛮, 横戈得句一开颜。少年圯下传书客,老去崆峒问道山。
春入莺花空自笑, 秋成梨枣为谁攀。何时定作风光主,待得征西鼓吹还。
[注]①贾使君奉命征西之际,诗人以此诗相赠。贾使君,时任黔南知州。②崆峒,道教名山。贾使君在崆峒山下有园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贾使君统领百蛮之地,横持长戈、即兴赋诗,可谓文武双全、意气风发。
B.第三句运用张良圯下得授兵书的典故,意在赞许贾使君熟读兵书,富有军事才干。
C.第四句肯定了贾使君精通道家之理,表达了贾使君对返璞归真、潜心修道的欣赏。
D.尾联通过设问,在何时做故园风景主人的问答中,表达对贾使君征西成功的期许。
【小题2】这首诗的颈联向来为后人称道,试赏析其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黄庭坚

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B.“又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C.月挂山头,三星隐没,表明时已深夜;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表明诗人心境闲适。
D.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递自己内心呼声。
【小题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1)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2),身闲心苦一舂锄(3)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4)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1)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2)属玉:鸟名。(3)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4)莫:即“暮”。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语言素朴,不假藻饰,但内心情意已委婉传出。
B.颔联写诗人放眼流观,无意见到的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读来令人想象、回味。
C.颈联化用“临渊羡鱼”成语,表达了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将复杂意绪融入寻常事物的形象之中。
【小题2】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比较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涛,完成各题。

寺斋①睡起二首黄庭坚

其一

小黠大痴螳捕蝉,有余不足夔怜蚿②。

退食③归来北窗梦,一江风月趁鱼船。

其二

桃李无言一再风,黄鹂惟见绿匆匆。

人言九事八为律④,傥有江船吾欲东。

[注]①寺斋:指黄庭坚在汴京时的寓所,当时朝中党争尤为激烈。②夔(kuí):神话传说中一条腿的神兽。蚿(xián)有百条腿的虫子。③退食:公事办完回家吃饭。④律;指律令。《汉书·主父偃传》:“所言八事,其八为律。”此处借用,“谓世途狭隘,动触法令,宁自放于江海也”。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化用了“螳螂捕蝉”和“夔怜蚿”的故事,说明黠与痴、有余与不足都是相对的。
B.第一首后两句动静结合,既有作者卧于北窗之下的静景,也有乘船欣赏一江风月的动景。
C.第二首用桃李、春风、黄鹂等意象,描绘花事褪去、绿树成荫之景,凸显时光流逝之感。
D.这两首诗处于同一题目之下,均为琐事杂感,而且主题相近,都流露出作者的归隐之意。
【小题2】两首诗的艺术手法同中有异,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其不同之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