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千家双井茶① 送子瞻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五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③,落硙④ 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⑤ 。
(注)①双井茶是黄庭坚老家的一种名茶。宋哲宗元枯二年(1087年),苏轼任翰林学士,已从黄州回京。当时黄庭坚在京任职,家乡梢来一些茶,他马上想到分送给好友苏轼品尝,并附上这首情深意切的诗。②玉堂:古代官署名,宋代以后称翰林院为玉堂。森宝书:森然罗列着许多珍贵的书籍。③云胶:即指茶叶。④硙(Wèi):亦作“碨”,小石磨。落硙:把茶叶放在石磨里磨碎。⑤“独载”句:用范蠡事。相传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国语·越语》)。五湖:太湖的别名。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篇从对方所处的环境落笔,诗人利用了玉堂的双重含义,把翰林院说成是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天上殿阁,那里宝书如林,森然罗列,一派清雅景象。
B.“旧居士”的“旧”字,暗示人物身份已经发生变化,暗示你我仍是朋友。
C.作者用“明珠”来指称苏轼在翰林院草拟的文字,作者看见他奋笔疾书、挥洒自如的意态,字字如明珠,从笔下倾泻而出。
D.精心研磨后细洁的茶叶连雪花也比不上它,送上美茶彰显诚意,望朋友能够笑纳。
E. 全诗由高雅的玉堂兴起,引出题赠对象,再进入送茶之事,而最终点明题意,这种千回百转、一波三折的构思方式,体现了黄庭坚诗的基本风格。
【小题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赠茶的什么用意?请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07 06:17: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郭居士南园记

黄庭坚

①以道观分于崭岩之上,则独居而乐;以身观国于蓬荜之间,则独思而忧。士之处污行以辞禄,而友朋见绝;自聋盲以避世,而妻子不知,况其远乎?

②东郭居士尝学于东西南北,所以游居,半世公卿,而东郭终不偶。驾而折轴,不能无闷;往而道塞,不能无愠。退而伏于田里,与野老并锄灌园乘屋不以有涯之生而逐无堤之欲久见蘧然独觉释然自笑。问学之泽,虽不加于民,而孝友移于子弟;文章之报,虽不华于身,而辉光发于草木,于是白首肆志而无弹冠之心,所居类市隐也。

③总其地曰“南园”,于竹中作堂曰“青玉”,岁寒木落而视其色,风行雪堕而听其声,其感人也深矣。据群山之会,作亭曰“翠光”,逼而视之,土石磊砢,缭以松楠;远而望之,揽空成色,下与黼黻文章同观。其曰翠微者,草木金石之气邪?其曰山光者,日月风露之景邪?不足以给人之欲,而山林之士甘心  ,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也。因高筑阁曰“冠霞”,鲍明远诗所谓“冠霞登彩阁,解玉饮椒庭”者也。其宴居之斋曰“乐静”,盖取兵家《阴符》之书曰“至乐性馀,至静则廉。”《阴符》则吾未之学也,然以予说之,行险者躁而常忧,居易者静而常乐,则东郭之所养可知矣。其经行之亭曰“浩然”。委而去之,其亡者,莎鸡之羽;逐而取之,其折者,大鹏之翼。通而万物皆授职,穷而万物不能撄,岂在彼哉!由是观之,东郭似闻道者也。

【小题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矣B.也C.焉D.者
【小题2】用“/”为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
与野老并锄灌园乘屋不以有涯之生而逐无堤之欲久见蘧然独觉释然自笑
【小题3】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小题4】根据第②段概括东郭居士隐居的原因。
【小题5】结合第③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南园表现东郭居士之道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徐儒子祠堂

宋·黄庭坚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注)①《后汉书·徐孺传》载:“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②黄庭坚(1045—105),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在党争中,以修史“多污”遭贬。③徐稚吊唁郭林宗之母,只放束生刍(青草)。语出《诗经》:“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起句从祠堂环境起笔,下句写来祠祭奠,“生刍一束”的典故既点明“幽人”为徐稚又赞美徐稚“其人如玉”。
B.颔联“藤萝”承“乔木"而来,藤萝依附乔木,干云蔽日,显岀“得意”之态,以喻小人谄媚依附,造成浮云蔽日之势。
C.颈联中“白屋”“黄堂”分别指贫士和太守的居处,意为不是少了陈蕃这样的太守,而是世间难有徐稚一样的名节之士。
D.诗作吊古咏怀,题咏的是徐孺子祠堂,前两联从眼前景事写起,寓意深微,后两联自吐胸臆,感喟深沉,耐人寻味。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