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阙上书,授下邽主簿。长寿中,累转监察御史。时蛮首反叛,诏怀古往招辑之。怀古申明赏罚,贼徒归附者日以千数,乃俘其魁首,处其居人还。蛮夷恩,立碑颂德。时恒州鹿泉寺僧净满为弟子所谋,密画女人居高楼,仍作净满引弓而射之,藏于经笥。已而诣阙上言僧咒诅,大逆不道。则天命怀古按问诛之。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则天大怒,怀古奏曰:“陛下法无亲疏,当与天下画一。岂使臣诛无辜之人,以圣旨?向使净满有不臣之状,臣复何颜能宽之乎?臣今慎守平典,虽死无恨也。”则天意解。

圣历中,阎知微充使往突厥,怀古监其军。至虏庭,敌酋墨啜立知微为南面可汗。将授怀古伪职,怀古不从,将杀之。怀古抗辞曰:“宁守忠以就死,不毁节求生,请就斩,所不避也!”乃禁锢随军,因挺身奔窜以归。拜祠部员外郎。

时始安贼欧阳倩拥徒数万,剽陷州县,授怀古桂州都督,仍充招慰讨击使。才及岭,飞书招诱,示以祸福,贼徒迎降,自陈为吏人侵逼,乃举兵耳。怀古知诚恳,乃轻骑以赴之。左右曰:“夷獠难亲,未可信也。”怀古曰:“吾仗忠信,可通于神明,况于人乎!”因造其营以慰谕之。群贼喜悦,归其所掠财货,纳于公府。诸洞酋长素持两端者,尽来款附,岭外悉定。

复历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所在为人吏所慕。神龙中迁左羽林大将军行未达都复授并州长史吏人闻怀古还老幼相携郊野欢迎时崔宣道代怀古为并州下车而罢出郊以候怀古怀古恐伤宣道之意,命官吏驱逐出迎之人,而百姓奔赴愈众,其为人所思如此。俄转幽州都督,为左威卫大将军。寻卒。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上书 诣:到…去B.蛮夷恩  荷:担任
C.以圣旨 希:迎合D.为左威卫大将军  征:征召,充任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处其居人还   非能水也,绝江河
B.则天意解     设九宾于庭,臣敢上璧
C.不毁节求生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怀古知诚恳   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法无亲疏,当与天下画一。   陛下在法律上不分亲疏,应当和全天下整齐一致。
B.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     裴怀古推究他们的言辞情状,释放净满让朝廷知道。
C.向使净满有不臣之状,臣复何颜能宽之乎?  从前让净满有背叛君主的情状,我又有什么脸面宽恕他呢?
D.吾仗忠信,可通于神明,况于人乎! 我依仗忠信,可以通达神明,何况对人呢?
【小题4】用斜线(/)给文言文中最后一段画线部分断句
神 龙 中 迁 左 羽 林 大 将 军 行 未 达 都 复 授 并 州 长 史 吏 人 闻 怀 古 还 老 幼 相 携 郊 野 欢 迎 时 崔 宣 道 代 怀 古 为 并 州 下 车 而 罢 出 郊 以 候 怀 古 怀 古 恐 伤 宣 道 之 意, 命官吏驱逐出迎之人,而百姓奔赴愈众,其为人所思如此。
【小题5】在下面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两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不同的表现。
①裴怀古 ________ 、________ 。    ②武则天______、________。
【小题6】裴怀古说:“宁守忠以就死,不毁节以求生,”这句话道出了“忠诚”和“守节”的重要性,请从下列经典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人物、情节谈谈你的理解。
《红楼梦》 《呐喊》 《边城》 《红岩》 《平凡的世界》 《老人与海》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庄公与齐战于长勺,两军相望,此为何时!而“听讼用情”对曹刿之问战,何其迂阔而远于事情耶!彼曹刿遽一战许之,意者刿亦迂儒曲士之流欤?观从庄公战,以我之盈,乘齐之竭;以我之整,逐齐之乱。机权韬略,与孙武、吴起并驱争先。使庄公之言,诚迂阔而不切事情,岂足以动刿之听耶?所以深赏而亟许之者,必有说也!

马之所以不敢足者,衔辔束之也;民之所以不敢肆意者,法制束之也。衔辔败,然后见马之真性;法制弛,然后见民之真情。困之不敢怨,虐之不敢叛者,于法制耳。大敌在前,抢攘骇惧,平日之所谓法制者,至是皆涣然解散矣。法制既散,真情出……

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乱,子羔走郭门,刖者守门,曰:“于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罢。子羔曰:“吾亲刖子之足,此子报怨之时也,何故逃我?”刖者曰:“君治臣也,先后臣以法,欲臣免之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此臣之所以脱君也。”夫人在缧绁之中,锱铢之施,视若金石。子羔特一有司耳,徒有哀矜之意,无哀矜之实,人犹且报之若是,况庄公君临一国,小大之狱皆必以情,人思报,岂子羔比耶!狱,死地也;战,亦死地也。昔居死地尝受其赐,今安得不赴死地以答其赐哉?民既乐为之死,则陷坚却敌,特馀事耳

吾尝论古人之言兵,与后人之言兵不同。盖有论战者,有论所以战者。军旅形势者,战也;民心者,所以战也!昔晋士蒍尝曰:“礼乐慈爱,战所也。”当时之论兵者,每如此。柳宗元论长勺之役,乃谓:“徒以断狱为战之具,吾未之信。”乃历举将臣士卒地形之属。宗元之所言,皆所谓战,而非所以战也。乌足以知之

(取材于宋代吕祖谦《东莱博议》)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有说也 殆:恐怕
B.马之所以不敢足者 肆:放纵,放开
C.于法制耳 劫:约束
D.礼乐慈爱,战所也 蓄:蓄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听讼用情”对曹刿之问战  彼曹刿遽一战许之
B.君治臣也 人思报
C.真情出   此子报怨之时也
D.观从庄公战 所以深赏而亟许之者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其迂阔而远于事情耶
为什么他不合时宜而且离事实真情很远啊
B.先后臣以法,欲臣免之于法也
先后(都是)依法来(处置)我,希望我(能)免于法律的(制裁)
C.则陷坚却敌,特馀事耳
那么攻陷坚强的防卫打退敌人,只不过是小事罢了
D.乌足以知之
怎么能够明白这事呢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此臣之所以脱君也。
②徒以断狱为战之具。
【小题5】鲁庄公的哪条理由让曹刿认为“可以一战”?请用《曹刿论战》中的原句回答。
【小题6】文中举子羔为卫政的例子,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甫“咏雪

王安石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

[注]①和甫,即王安礼,是王安石的六弟。此诗当作于新法推行时。
【小题1】这首诗的前两联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了“雪”的?
【小题2】作者在诗中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东溪(注)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东溪:流经梅 尧臣的家乡安徽宣城。此诗是诗人 53 岁丁母忧居家乡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 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诗人叙 看水之意,抒流连之情。山水之美,爱之不厌,虽平平写来,但已蕴含“闲意”,总领了全诗。
B.颔联写水旁岸上,颈联写水 中洲渚,春意盎然而又清单平远。这两联虽只写景,但游人之喜悦,自在言外。
C.尾联“情虽不厌”总括了全诗情感,又照应了“发船迟”,两句中多次转折,表达了诗人疲倦厌世的感情。
D.全诗有新意,有名句,有“道前人所未道”之处,通篇结构严密 ,层次繁多,语言形象生动又言之尽意。
【小题2】诗中颔联“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
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颈联回到现实,前一句写鸦投古刹,落日斜晖,透露出诗人“人的归宿不知在何处”的漂泊之意和“时我与”的迟暮之感。
D.尾联直抒胸臆,主要表达诗人病后思归之情,遥想故园菊花又开,而自己却辜负了回乡赏菊之约,心头更觉惆怅。
【小题2】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同学一首别子固 

王安石

①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⑴,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⑵,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②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③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辅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④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注: ⑴子固,曾巩的字。⑵正之:孙侔,字正之,吴兴人。

【小题1】第①段中,作者认定“贤人”的依据是:   
【小题2】概括第②段的意思。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志同道合的人应相互交往,共同进步。
B.与自己有相同知趣和理想的只有这二人。
C.与二人携手共进,登堂入室,追求“中庸”之境界。
D.只有与二位“贤人”交往,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小题4】对本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与曾巩分手后的赠别之作。
B.曾巩与孙正之虽是好友,但两人未曾谋面。
C.文章既表达了作者对二人的真挚友情,又反映出自己追求至高境界的远大志 向。
D.作为一篇道别之作,本文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充满哲理睿思。
【小题5】联系全文,谈谈对文题中“同学”二字的理解。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小题1】“踏莎行”是这首词的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红稀、绿遍和树色阴阴可见春天渐渐消逝,暮春气息比较浓。
B.杨花扑面既暗示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又象征世俗之人带来的烦恼。
C.炉香追随游丝缭绕、旋转,以动衬静,写出整个室内的寂静。
D.“斜阳却照深深院”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惆怅和惋惜的情怀。
【小题3】结合全词,分析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①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③。我为④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⑤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瑶草:仙草。②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③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④为(wéi):愿作。⑤长啸:长叹。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
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
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
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小题2】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
A.新晴原野旷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D.一天秋似水
【小题3】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宦者传》)

[注]①帷闼:帐幕和小门,这里指宫廷之内。②抉:挖出,可译为“搜捕”。 ③捽:揪。④唐昭宗因宦官专权为祸,与宰相崔胤密谋诛杀宦官,写信请朱温发兵。但事情败露,昭宗被宦官劫持。朱温发兵,尽杀宦官。后来,崔胤和昭宗也先后为朱温所杀。

(二)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

方其系燕父子组,梁君臣之首,入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宦者之害,非一也 端:开始
B.能以小善人之意   中:迎合
C.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使:假使
D.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源深女祸    ②入太庙
B.①尽杀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②方其系燕父子
C.①而人主势日益孤 ②抑本其成败
D.①则惧祸之心日益切,把持者日益牢 ②未及见贼士卒离散
【小题3】举,“”,会意兼形声字,《说文》解释说:“举,对举也,从手與声。”本义为双手向上托物,举起;后有多种引申义。下列语句中的“举”字,意义与“举”的本义相同的一项是______,与“举国同庆”中“举”的意义相同的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
①子孙视之不甚惜,以予人,如弃草芥 (《六国论》)
②戍卒叫,函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
③故方其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伶官传序》)
④后刺史臣荣臣秀才 (《陈情表》)
⑤且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
⑥主人下马客在船,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
⑦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鸿门宴》)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5】选文(一)“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一句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小题6】选文(二)中的《书》指《尚书》,与_____、《春秋》、《礼记》、《周易》四部儒家经典合称为“五经”。
【小题7】《伶官传序》中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你结合选文(一)和选文(二)中的具体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隋论

苏辙

①守天下必有大度者也。何者?非有大度之人,则常恐天下之去我,而以术留天下。以术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

②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急持之,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是以毁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绝天下之望。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愁苦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而山泽皆应。由此观之,岂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

③悲夫!古之圣人,修德以来天下,天下之所为去就者,莫不在我,故其视失天下甚轻。夫惟视失天下甚轻,是故其心舒缓,而其为政也宽。及观秦,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然后知圣人之为是宽缓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

(文本有删减)

【小题1】第②段方框内应填入的虚词是( )
A.矣B.欤C.也D.焉
【小题2】第一段运用了______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
【小题3】对第③段划线句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代的圣人,通过修养德行来治理天下,拥有天下或失去天下的原因,都取决于我。
B.古代的圣人,通过修养德行使天下人归依,拥有天下或失去天下的原因,都取决于我。
C.古代的圣人,通过修养德行来治理天下,拥有天下或失去天下的人,都在我这。
D.古代的圣人,通过修养德行使天下人归依,拥有天下或失去天下的人,都在我这。
【小题4】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小题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首段中“术”的理解。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