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 杜牧(803-853)
- 《赤壁》
- 《过华清宫绝句》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王子、孙子) |
B.燕、赵之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
C.剽掠其人(攻击掠夺) |
D.日益骄固(顽固) |
A.使负栋之柱 使六国各爱其人 |
B.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人之心 |
C.族秦者,秦也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
D.多于市人之言语 师不必贤于弟子 |
A.朝歌夜弦 穷山之高而止 |
B.鼎铛玉石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C.日益骄固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李牧连却之 |
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
B.而有何羡乎 |
C.戍卒叫,函谷举 |
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金谷园注
[唐]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落花二首(其一)
[宋]宋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 金谷园:西晋石崇的豪华宅第,故址在今河南洛阳。石崇有歌女名绿珠,在石崇因她获罪时,跳楼自尽。【小题1】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二首诗的首联和颔联简要赏析。
【小题2】两首诗都写到了落花,但寄寓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试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④,我心悬旆⑤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年),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河流名称,在宣州西。④的的:鲜明的样子。⑤旆:古时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是指《楚辞》,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
B.“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项脊轩志》便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名篇。 |
C.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唐宋散文家,既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六朝文学抒情写景、语言修辞方面的艺术经验,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
D.五柳先生、樊川先生、临川先生、震川先生分别指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潜、唐代诗人杜牧、北宋文豪欧阳修、明代古文家归有光。 |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
郑谷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一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鸶的安静情态。 |
B.两首诗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意境。杜诗以静衬动,以碧山衬托鹭鸶的动;郑诗以动衬静以鹭鸶的动衬托环境的静。 |
C.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杜诗中的鹭鸶嘴青毛白,矫健敏捷;郑诗中的鹭鸶娴静从容,自由自在。 |
D.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 |
【小题2】将杜诗中的“惊飞”与郑诗中的“飞下”互换,可以吗?请简要分析。
杭州新造南亭子记
(杜牧)
佛著经曰:生人既死,阴府收其精神,校平生行事罪福之。坐罪者,刑狱皆怪险,非人世所为,凡人平生一失举止,皆落其间。其尤怪者,狱广大千百万亿里,积火烧之,一日凡千万生死,无有间断;夹殿宏廊,悉图其状,人未熟见者,莫不毛立神骇。佛经曰:我国有阿阅世王,杀父王篡其位,法当入所谓狱无间者,昔能求事佛,后生为天人;况其他罪,事佛固无恙。
为工商者,杂良以苦,伪内而华外,纳以大秤斛,以小出之,欺夺村闾戆民,铢积粒聚,以至于富。刑法钱谷小胥,出入人性命,颠倒埋没,使簿书条令不可究知,得财买大第豪奴,为公侯家。大吏有权力,能开库取公钱,缘意恣为,人不敢言。是此数者,心自知其罪,皆捐己奉佛以救。日月积久,曰:“我罪如是,富贵如所求,是佛能灭吾罪,复能以福与吾也。”至有穷民啼一稚子无以与哺得百钱必召一僧饭之冀佛之助一日获福。若如此,虽举寰海内尽为寺与僧,不足怪也。
文宗皇帝尝语宰相曰:“古者三人共食一农人,今加兵、佛,一农人乃为五人所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帝念其本牢根大,不能果去之。武宗皇帝始即位,独奋怒曰:“穷吾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万所。冠其徒几至十万人。
赵郡李子烈播,立朝名人也。自尚书比部郎中出为钱塘。子烈少游其地,委曲知其俗蠹人者,剔削根节,断其脉络,不数月人随化之。三笺干丞相云:“涛坏人居,不一焊锢,败侵不休。”诏与钱二千万,筑长堤,以为数十年计,人益安喜。子烈曰:“吴、越古今多文士,来吾郡游,登楼倚轩,莫不飘然而增思。吾郡之江山甲于天下,信然也。佛炽害中国六百岁,生见圣人,一挥而几夷之,今不取其寺材立亭胜地,以彰圣人之功,使文士歌诗之,后必有指吾而骂者。”乃作南亭。
东闽、两越,宦游善地也,天下名士多往之。予知百数十年后,登南亭者,念仁圣天子之神功,美子烈之旨迹。睹南亭千万状,吟不辞已;四时千万状,吟不能去,作为歌诗,次之于后,不知几千百人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平生行事罪福之 考察 |
B.坐罪者,刑狱皆怪险 犯……罪 |
C.三笺干丞相云 请求 |
D.剔削根节,断其脉络 挑剔 |
A.人未熟见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B.纳以大秤斛 作《师说》以贻之 |
C.铢积粒聚,以至于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D.后必有指吾而骂者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
A.本文构思极其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南亭子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议论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修建南亭子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
B.第一段概括记述唐代佛教骗人宣传的基本内容,从而为下文深入揭露其危害拓开文路。 |
C.文中记述了文宗、武宗对佛教的不同态度和做法,对比鲜明,从中可看出作者对武帝壮举的肯定。 |
D.李子烈是朝中为官的名人,他奉唐文宗之命,修建了南亭子,使它成为东闽两越的一处宦游善地。 |
至 有 穷 民 啼 一 稚 子 无 以 与 哺 得 百 钱 必 召 一 僧 饭 之 冀 佛 之 助 一 日 获 福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片成现代汉语。
(1)一农人乃为五人所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
(2)登南亭者,念仁圣天子之神功,美子烈之旨迹。
自 贻
杜牧
杜陵萧次君①,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②,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②彩缋:彩色的绘画。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排解,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
B.本诗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的却是自己的命运感喟。 |
C.“寂寞怜吾道”意为“怜吾道寂寞”,诗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吾道”,却难被世道认同而感“寂寞”,令人怜惜。 |
D.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复杂的情感。 |
【小题2】本诗是杜牧晚年赠送给自己的作品,一生的辛酸蕴含其中,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复杂情感。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小题1】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专注幽独,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
B.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窗外孤雁鸣叫,屋里诗人深愁难眠。 |
C.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
D.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