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项羽失败后在乌江自刎。阅读下面三首评论诗歌,完成小题

(1)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2)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乌江亭》)

(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杜牧认为: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认为: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认为: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寒灯”“断雁”“归梦”“家书”这些意象都可表明本诗是一首描写羁旅行役的诗。
B.首联“无良伴”“自悄然”表现了作者独宿旅馆的孤寂;颔联“思旧事”“愁眠”表现了作者无眠的愁苦。
C.“远梦归侵晓”写自己常常于破晓时梦见回到家乡,但现实中故乡依然遥远相对比,表现了思家的浓烈。
D.“家书到隔年”和杜甫的“家书抵万金”都以“家书”这个意象活化了作者对家的思念之切。
【小题2】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润州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释)①润州:今江苏镇江。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江南再次到润州时所作。②桓伊:东晋吹笛好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眼前景色写起,再一笔宕开,追忆昔年游览的情形。“放歌”二字可见当年酣舞狂歌的赏心乐事,如今旧地重游,悲愁顿生。
B.润州系东晋、南朝时的重镇,也是当时的繁华都会。“青苔”二句,一写先朝遗寺的荒凉清冷,一写河边酒楼盛景依然,对仗工整。
C.颈联由眼前的遗寺想到东晋、南朝,又由酒楼想到曾在这里嬉游过的先朝士人,抒发了诗人对先朝士人生活情事的羡慕之情。
D.尾联是诗人的遐想。“月明”一词表明时间的推移,由此可见诗人沉思之久;“更”字则有无限低徊往复多情之意。
【小题2】前人评价杜牧的诗“气俊思活”,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以上文字选自《阿房宫赋》,赋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文体。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立远视(_______)   (2)秦人不自哀(_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词用法与“辇来于秦”的“辇”相同的一项是……( )
A.西望武昌诸山B.吾家读书久不
C.后人哀之而不D.亦足以称快世俗
【小题4】与“戍卒叫,函谷举。”的特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快哉此风!B.白首不见招。
C.其制稍异于前。D.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小题6】文中划线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就此写一段鉴赏文字。(不超过60字)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商山富水驿

杜牧

益戅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

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戆,愚直。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惋惜。
C.本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嘲讽时人的昏味无知。
D.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
【小题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诗人希望朝天者从中获得怎样的警示?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国棋王逢

作者:杜 牧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羡霍嫖姚。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注)①这首诗是杜牧大中二年(848)在睦州刺史任上所作,时年45岁。②一路饶:即让一子。③周伏柱:指老子,曾做过周朝的柱下史。④霍嫖姚: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破匈奴,建战功,曾为嫖姚校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玉子指玉棋子;纹揪即用揪木所制的围棋棋盘,作者以精美的围棋棋子、棋盘,侧面烘托出围棋国手王逢的棋艺高超。
B.首联下句,描写秋雨淅沥,修篁瑟萧,在幽雅惬意的环境从容手谈,“最宜”二字表达了与朋友离别之前对弈的欢愉安适之情。
C.尾联上句,诗人时年四十余岁,若至古稀七十,尚有万余日。因此他与王逢相约,要将这万余日时间,尽行于棋局上销用。
D.尾联下句,借棋写别情,表面上几多豪迈,几多欢快,实际却暗寓着百般无奈和慨叹,抒发的离情别绪极为浓郁,极为深沉。
【小题2】请根据二人对弈的过程,结合诗句分析友人王逢棋艺高超是怎样表现的。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清弋(yì)江:即青弋江,在安徽省宣城县西。②的的(dídí):鲜明的样子,这里形容心情舒畅。
【小题1】下列对本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积雪大半已消融,阳光和煦。“马声骄”写出待发
B.颔联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清弋江村”,是送别的地点。
C.颈联“高的的”表现裴坦踌躇满志,将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他急切想出发的心情与送行者的心境完全不同。
D.尾联构思巧妙,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结合,设想只身回到京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
【小题2】本诗是在宣州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而同样在宣州任职的朋友裴坦要去舒州任职,诗人先为裴坦送行所作。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留诲曹师等诗①

杜牧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注)①此诗作于大中二年(852年),杜牧临终留诗,诲其子。曹师,杜牧之子晦辞的乳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是说万物都有美丑之别,姿态各异,开门见山,统领全篇,意在教诲曹师等要努力追求美好的品质,摈弃丑恶的行为。
B.三、四两句诗意在強调人生的关键在于学,学与不学是人与人之间区别的核心,力学能获得美德,废学难免有鄙陋浅浮之弊。
C.五、六两句诗承接上文,进一步告诚曹师等学习要紧抓关键,紧抓根本,不可在表面上、虚华处、非关痛痒的地方下功夫。
D.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这类诗在创作上比较自由,曹操《观沧海》、白居易《琵琶行》、李贺《雁门太守行》都属此类。
【小题2】请结合全诗对“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云遮寺”是诗人想象友人路上情景,“柳拂桥”为眼前送别场景。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全诗语言平白质朴,沉郁顿挫,颇能体现杜牧诗歌清健俊爽的风格。
【小题2】诗人的情感中体现在尾联的“寂寥”上,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是怎样表现的。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