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润州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①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向吴亭:在江苏省丹阳县南。②桓伊:东晋人,喜音乐,善吹笛,时称“江南第一”。出塞:曲名。
【小题1】杜牧,字_______。他和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人称“_________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在向吴亭的所见、所忆,并点出时间、地点、事由。
B.颔联先写先朝遗寺的荒凉冷落,再写河边酒楼盛景,一衰一盛,对比鲜明,形象地反映了此地风物人情的沧桑变化。
C.尾联用“明月”表明时间的推移,可见沉思之久。“更想”的“更”字则有无限徘徊往复多情之意,以一“愁”字作结,给人以跌宕回环,悠悠不已之感。
D.本诗忽而览物,忽而思古;忽而写景,忽而抒情,时空和情感的表达跳跃性极大,反映出明显的豪放派诗风。
【小题3】由眼前景,发幽古思,抒心中情;联系全诗,具体阐述作者如何将这三者融为一体的。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阿房宫赋》(节选),完成后面的各题。

六王毕,四海。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 一:统一。
B.骊山北而西折 构:建造。
C.不何虹    霁:下雨或下雪前。
D.而气候不 齐:相同。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盘盘焉,囷囷 缦立远视,而望幸
B.骊山北构西折 谁得族灭也
C.独之心,日益骄固 嗟!使六国各爱其人
D.多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世的情怀。
B.第1段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和虚实结合的写法,通过写阿房宫耗材之多、占地之广、规模之大,突出了阿房宫的恢弘气势。
C.第2段从两个方面进行铺陈:一是由人的被践踏写到物品的被践踏,二是写尽豪华奢侈和荒淫骄横。这些描写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的特点。
D.这两段文字充分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将描写和议论融为一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上池州李使君
杜 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之于上古   参:检验。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杜牧的弟弟杜顗患眼疾,暗无所视,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告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此诗便作于此时。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这次即因告假逾百日而离职。
【小题1】诗歌用字很讲究,请分析“雨过一蝉噪”中“噪”字的妙处。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国棋王逢

杜牧

玉子纹楸一路饶①,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伏柱②,鏖兵不羡霍嫖姚③。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注)①玉子纹楸:精美的棋子、棋盘;一路饶:即让一子。②周伏柱:指老子,曾做过周朝的柱下史。③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两次大破匈奴,屡建战功,曾为嫖姚校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人手,“檐雨竹萧萧”烘托出幽雅惬意的环境。
B.“羸形暗去春泉长”是说王逢下棋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
C.“拔势横来野火烧”运用比喻,说明王逢进攻起来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
D.颈联不仅写出王逢以静制动进攻厮杀的棋风,还写出了其精通兵法多才多艺。
【小题2】本诗句句写“棋”,那么诗人是怎样借“棋”写别情的?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期间。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甫的《登高》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完全相同,本诗中没有《登高》中包含的国难家愁等。
B.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一斟起酒来唱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小题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李贺集》序

杜 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某曰:“必有,亟取火来。”及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吾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杂为四编,凡千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夕,一觞,一饭,显显焉无有忘弃者,不觉出。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尝恨想其人,咏其言。子厚于我,与我为贺集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某夕不果以书道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让。居数日,某深推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某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终甚惭。

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贺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为其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曰:“必有。”   异:不平常的事
B.亟取火来,及之 发:拆开
C.不觉出     涕:眼泪
D.《骚》有感怨怼 刺:讽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贺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    不出,火
B.盖骚苗裔   会于会稽山阴兰亭
C.某夕不果以书道不可  孰能讥之乎
D.尝授我平生著歌诗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夜半得到好友沈子明来信,请他为李贺诗集撰写序文,杜牧再三推辞后还是答应了好友的要求。
B.杜牧在序言中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对李贺诗歌的风格、情态、色泽、意趣等方面作了热情的赞扬。
C.杜牧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成就后,与《离骚》对比,指出了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上的不足,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诗文的常规畦径。
D.杜牧认为,李贺诗歌有欠缺,是由于离世过早,如果假以时日,应当有所进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
(2)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悲吴王城

杜牧

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注)吴王城:三国时期都城遗址。吴王孙权迁都鄂县,改名武昌。这首诗是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览武昌时所作。当时,晚唐江河日下。苏小:南齐时钱塘著名歌妓。姹女:美貌的女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面在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实际上蕴含了对历史兴废的感慨。
B.颔联通过想象,虚写柳枝含翠,住所花开,意在感慨物是人非、盛景不再。
C.颈联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对那些花枝招展、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子的赞美之情。
D.尾联既抒发了对吴王城衰败的悲叹之情,又表达了对晚唐国势江河日下的忧虑。
【小题2】这首诗歌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各题。

过华清宫(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题华清宫 (宋)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怠,都向长杨作雨声。

注:①朝元阁:唐朝宫殿。②长杨:指长杨宫,汉代宫殿。
【小题1】从题材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_____诗。
【小题2】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_____________,讽刺了_________;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_______的感慨。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头两句犹如电影镜头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骊山图景。
B.乙诗开头两句描述了诗人长途跋涉到华清官后所见到的凄迷景色。
C.甲诗语言虽然不用难字,但精雕细琢,雄健豪放。
D.乙诗取景深远,意味无穷,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所之也 杳:远B.族秦者秦也 族:灭族
C.戍卒叫,函谷举:攻占D.日益骄 固:坚固
【小题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B.《阿房宫赋》全文押韵,但用韵换韵的灵活,使语句具有骈文的铿锵音调,又使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具有散文灵活多变的特点。
C.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嫱”: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小题3】下面对文中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综合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奇特新颖,生动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
B.文意第二自然段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作者连用四个比喻句构成一个排比句,极写宫女之多,从侧面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
C.文章第三自然段写秦始皇的暴政终于引发了天下百姓的强烈反抗,楚人项羽攻入咸阳后一把大火把阿房宫烧成了一片焦土。
D.《阿房宫赋》借写阿房言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刺当时统治者戒奢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衰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