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汉寿城春望①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④,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本诗是作者贬任偏远地区的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城,朗州古城。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③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④东瀛:东海。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因不见人烟,所以“对”字组合起来的荒祠、古墓、荆棘、榛莽之类愈多,愈显出古城的荒凉。
B.颔联写“牧竖”“行人”,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颈联写华表、石碑表现出古城昔盛今衰的景象。
C.在尾联兴和废的慨叹中,诗人阐明了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强化了全诗的消极思想。
D.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条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扯的景象。
E. 本诗主要寄托诗人贬谪到偏远地区后的凄凉之感、对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和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乌衣巷①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①乌衣巷: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两首绝句都是怀古诗,都寄寓着诗人对人对事变迁、昔盛今衰的历史慨叹。细味李诗,还有一层对越王得意骄奢,不知盛衰无常的嘲讽。
B.李诗先以浓墨绘昔日之盛,渲染胜利者的喜悦骄傲和宫中的繁盛欢乐,最后以一句“只今惟有鹧鸪飞”将其抹倒,笔锋逆转,写尽今日的凄凉。
C.李诗的二、三句分写战士还家和越王回宫。“尽锦衣”见赏赐丰厚,“满春殿”记破吴的季节。
D.怀古诗惯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但刘诗不落窠臼,写出了新意,诗人集中笔墨写今日乌衣巷之衰败寂寥,因而没有今昔对比的效果。
E. 刘诗的最后两句中,“旧时”二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二字,又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个中寄寓着诗人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小题2】请赏析刘诗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两句之妙。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
刘禹锡①
行尽潇湘万里余,少逢知己忆吾庐。
几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②,策成终自诣公车③。
剡中④若问连州事,惟有千山画不如。
【注】①刘禹锡,出生在浙江,和曹璩算是同乡好友。曹璩求官、求名不得志,就拜刘禹锡为师。此诗是诗人被贬为连州刺史时所作。②计吏:考察官吏的目员。③公车:官车。④剡中:地名,在浙江。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行尽潇湘万里余”,诗人说自己被贬在潇湘一带,到过很多地方,言语中充满了怨恨。
B.“少逢知己忆吾庐”一句表达诗人在他乡遇到曹璩这个知己的喜悦。
C.“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盡秋灯夜读书”,写诗人在简陋的住所挑灯夜读的情形。
D.颈联运用两个典故勉励曹璩静心读书,不要急于求成,做官不是一件好事。
E. 诗人没有以导师的身份居高临下,完全是以故乡知己的身份和曹璩亲切交谈。
【小题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凉晚步
【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注】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红蕖:红色的荷花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首诗首句都对古代文人每逢秋天特有的悲秋情怀持肯定的态度。
B.杨诗的“轻寒正是可人天”借景抒情,写出秋初气候宜人的特点。
C.刘诗的“我言秋日胜春朝”直抒胸臆,写出秋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D.两首诗的一、二句采用对比手法,在对比中显现作者赞美秋天的态度。
E. “荷叶犹开最小钱”描写生动逼真,将新长出来的荷叶比作小小的铜钱。
【小题2】这两首诗流露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试赏析之。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夜咏怀
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注】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刘禹锡老母病逝,在护送寻柩过衡阳时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写下许多悼友之作,《岁夜咏怀》即是其一。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一反常情,写自己多年来坎坷,不得意,即使新年来临也不会有新的希望了。
B.颔联将“昔”与“今”,“同游者”与“有几多”进行对比,蕴含着对岁月无情的伤感。
C.颈联说自己闲居、自由自在,只一味想长寿;表面写自己的颓伤,实是饱含愤激。
D.尾联写年年春色皆同,幽居也如此;实指春天有没有无所谓,体现了诗人的淡定。
E. 此诗表面上写诗人的平静、闲适,甚至有些颓伤;但真正隐透出诗人极端的苦闷。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试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与歌者米嘉荣

刘禹锡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刘禹锡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注释)①米嘉荣:中唐时著名的歌唱家,刘禹锡曾多次听过他唱歌,并有题赠之作。②贞元:唐德宗年号。德宗去世后,革新派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曾得到政治改革的机会,但革新运动很快被扼杀而夭折。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两首诗的标题可知,这两首诗都是赠给歌者的,受赠者都是当时著名的歌唱家。
B.凉州地处西北,第一首诗首句称《凉州》为“意外声”,可见其曲调奇特,也可见米嘉荣的歌唱技艺出类拔萃。
C.第一首诗末句的“染髭须事后生”就是将白了的胡子染黑去伺候年轻人,是很不正常的风气。
D.第二诗的首句“织女” “天河”都是比喻的说法,“织女”相传是天帝的孙女,这里即指唱歌的宫人;“天河”,其实是指帝王宫禁。
E.第二首诗次句的“云间第一歌”紧承前句,说的也是宫中事。“云间”仍指宫禁, “第一歌”,就是最著名、最动听的歌。
【小题2】这两首诗都寄寓了诗人的“时事之感"和“身世之叹”,但具体思想情感却不大相同。'请依据两首诗的后两句,作简要说明。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小题1】【小题2】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台城》首句总写台城,综括六代。“豪华”之前,着一“竞”字,形象揭示六朝帝王争奇斗巧、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景。
B.《台城》第二句写“结绮”“临春”两座高楼,承接上文的“豪华”发出“事最奢”的议论,以点带面,引发读者联想六朝旧事。
C.《台城》第三句由上文的实写转入虚写,描写眼前野草丛生,满目疮痍的景象,与当年“万户千门”的豪华景象形成强烈对比。
D.《泊秦淮》是叙事说理的诗作。首句写景,先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次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引出“酒家”,为下文听歌作铺垫。
E. 《泊秦淮》中的两个“笼”字极其巧妙,将“烟”“水”“月”“沙”四种意象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意境优美的秦淮烟月图。
【小题3】【小题4】两首诗的内容大体相同,但表现主题的方式各具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①,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 多谢洛城②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③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④。
[注释]①杭州灵隐寺多桂树,传说“此月中种也”,中秋之夜,寺中有桂子坠落。②洛城,即洛阳。创作词时刘与白都在洛阳。③裛,通“浥”,沾湿。④嚬,通“颦”,皱眉意。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白词开头两句直抒胸臆,接着以“忆”字统领后三句,结构井然,讲究章法。
B.“寻桂”“看潮”都运用实虚结合的手法来写,两句皆景中有人,情趣盎然。
C.刘词起笔便以春光的流逝渲染气氛,然后引出远行人感谢前来送别的人的无限深情。
D.刘词中独坐之愁人,与风中柳枝、带露兰草形成意境隽永的图画,构思新巧。
E. 两首词同一词调,但并非都是回忆江南春色之作,具体内容与情感不尽相同。
【小题2】刘禹锡词中“弱柳从风凝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贬任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县名,在今湖南常德东南。②牧竖:牧童。刍狗:古化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抛弃。③石麟:石头雕刻的麒麟,这里泛指古代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刻。④东瀛:东海。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⑤要路津:交通要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汉寿城边野草春”点明了“春望”的地点,含蓄而又凝炼地表现汉寿城已是一片废墟了。“野草春”三字让人浮想联翩。
B.领联写田里的牧童烧化着丢弃的刍狗,路上的行人在观看墓前的石麟。“牧童”和“行人”的出现,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
C.诗人在颈联中不惜耗费大量笔墨大写特写汉寿城的破败和荒凉的景象,完全是为着尾联的富有哲理性的议论作准备的。
D.这首诗虽题为春望,但所望却是满目荒凉衰败景象,这样的景色正寄托着诗人遭贬谪后的身世凄凉之感,是以景写情。
E.这首诗格调低沉。尾联中诗人关于兴和废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和老子所说的“祸分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观点一致。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列小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名惭”意为自己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因而声名不显,心情失落。
C.三、四句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
D.“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
E. 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而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小题2】分析最后两句诗表现了什么样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