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 杜甫(712-770)
- 《新安吏》
- 《石壕吏》
- 《潼关吏》
- 《新婚别》
- 《垂老别》
- 《无家别》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下面对杜甫《登岳阳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虚实交错,今夕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早年始闻洞庭盛名,如今终于实现登临的愿望,开篇即充满了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 |
B.颔联描绘了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的景象。意境波澜壮阔,宏伟奇丽,体现出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 |
C.颈联写诗人漂流湖湘,以舟为家,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寄寓无限情意。 |
D.尾联写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却报国无门的悲伤。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忧国伤时的情怀,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
阅读《旅夜书怀》,完成文后各题。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有人说,颔联“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有人说,颔联“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最早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西游记》。 |
B.李白《蜀道难》属于古乐府旧体。“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
C.《琵琶行》和《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
D.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属于近体诗。 |
B.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我们学习过他的《春晓》《过故人庄》等诗。 |
C.王维是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字摩诘。苏轼评价其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D.宋词按流派分为豪放、婉约两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是柳永、李清照和姜夔。《扬州慢》是姜夔的代表作。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其中《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
B.按照内容性质,戏剧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雷雨》属于多幕剧。 |
C.律诗分为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一般都是四联,除首联外,其余三联都要求对仗,杜甫的《登高》就是一首七言律诗。 |
D.词又称“曲子词”“诗余”,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情感婉转缠绵,刻画精细,如柳永的《雨霖铃》,晏殊的《蝶恋花》等。 |
古诗鉴赏
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注释)远客:指吴郎。征求:苛捐杂税,各种摊派。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小题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
【小题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小题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简要分析本诗首联的情景关系。
【小题2】“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简要分析。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小题1】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简要分析本诗首联的情景关系。
【小题2】“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小题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小题2】联系全诗的情感,对尾联“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作简要赏析。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小题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小题2】联系全诗的情感,对尾联“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