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次》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__________英勇抗击____________,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了信心。后来看到__________结网,受到__________,振作________,经过第________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____________。
2.布鲁斯最终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
A.他亲自带领军队英勇抗击敌军。 |
B.他学到了蜘蛛坚强不屈的精神。 |
C.他积极招集军队,动员人民起来抵抗。 |
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湖,名叫天鹅湖。
据说许多年以前,曾经有一群天鹅在这里生活,因此而得名。湖呈圆形,湖水清可见底,碧得发亮。湖的四周有茂密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垂(cuí chuí )柳,在微风的吹动下,柳条迎(yíng yín )风起舞。
湖水映衬出柳姑娘的身影十分秀美。树下是一片嫩绿(lǜ lù)的草地,草地上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花。湖上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小题1】给短文加个题目:【小题2】保留( )里正确的读音,划去不正确的。
【小题3】第2自然段先写了湖水( ) 、( ),再写湖的四周有( ),接着写树下有( ) 和 ( ) ,最后写湖上有( ) 。
【小题4】短文的主要意思是( )
A.讲了天鹅湖的美丽的景色。 |
B.讲了家乡的天鹅湖里什么都没有。 |
C.讲了天鹅湖四周的景色。 |
词:(至少写三个)
句:(至少写二句)
颜琛(chēn)拒不见师
孔子非常喜欢他的学生颜琛。一天,他叫颜琛到他那儿去。颜琛来到窗前,只听见孔子正和一位长者谈话。孔子说:“这孩子是有点聪明,可是没有苦学精神,我不指望他成大才……”颜琛再也听不下去了,留下一句“三年以后再会”就不辞而别。
颜琛回到家里,整日闭门不出,埋头苦学。一晃一年过去了,老师要来见他,他叫家里人说他不在家。颜琛更加发愤读书。眨眼又一年过去了,老师又来看他,他叫家里人说他生病了,不能见客。颜琛更加勤奋学习。不觉又是一年,老师又来了,他忙出去迎接,并请老师考他。老师拣(jiǎn)最难的问题问他,他总是对答如流。老师很满意,说:“没有三年前那一计,你也恐怕没有今天。”颜琛恍然大悟,激动万分。
【小题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①不辞而别:
②对答如流:
【小题2】三年以后,颜琛明白了什么?你从中也懂得了些什么?
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国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小题1】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反义词。失败________ 谦虚________
【小题2】谋臣们提了什么建议?(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
【小题3】“免除后患”,这里“后患”指的是?
____________
【小题4】越王勾践在吴国受了哪些耻辱?(用原文句子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
古时候,有个老公公,他有两个儿子,哥哥叫阿力,弟弟叫阿智。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邻人都夸这两个孩子长得好,长大都会有一番作为。老人也用心考查着他们的成长。
几年后,他们长高了。老人想考考他俩,就从市上买回两把未开刃的斧头。老人对他们说:“今天我买回这两把斧头,明天让你俩上山砍柴。要各砍各的,看谁砍得多,回来得早。”
第二天,兄弟俩按父亲的吩咐,就各自行动了。
阿力想,要砍得快,砍得多,就得抓紧时间。他拿上斧头、扁担和绳子,就匆匆上山了。到了山上,他拼命地砍呀,砍呀……因斧子太钝,连砍几十下都砍不倒一棵小树,不多时,就累得腰酸背痛了。
阿智拿起父亲买的斧头,看斧刃厚厚的,就赶紧到井边去磨,不久,就磨锋利了。他也拿上扁担、绳子上山去。到了山上,抡起锋利的斧头,几下就砍倒了一棵小树,不多时就砍了两大捆。太阳刚刚偏西,他就背着沉重的柴回家了。阿力呢,直到太阳下山才背着不多的柴回到了家。
老人看到兄弟俩都回来了,走过去看看他俩的柴,又看看他俩的斧头,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两个,上山早、花大力的是阿力,下山早、砍柴多的是阿智。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这是因为阿智磨了斧头,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孩子们,今后做事,不但要卖力气,还要多动脑筋呀!”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2.照样子,写词语。
一模一样(ABAC式)
腰酸背痛(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3.老人考查两个儿子的目的是( )。
A.看谁力气大 |
B.看谁会砍柴 |
C.看谁聪明会动脑 |
D.看谁诚实勇敢 |
1.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 ;落在湖泊里的种子 ;只有落在 茁壮 ,他们在 ,把 。
2.小牛捧起 ,看了又看,心想: , ,等 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为了 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 , 。你欣赏小牛的做法吗?为什么?
3.蒲公英是靠 传播种子的;豌豆是靠 来传播种子的;苍耳是靠 来传播种子的;葡萄是靠 来传播种子的;椰果是靠 来传播种子的。
4.《哪吒闹海》选自《 》,我还读过《 》《 》等名著。
蜗 牛
很久以前,蜗牛长着一对翅膀,四只脚,一对触角,在空中自由地飞舞着。
在一次重大的飞行比赛中 蜗牛遥遥领先 甩下了所有的对手 蜜蜂 蝴蝶 夺得了冠军 于是奖杯便授给了蜗牛。
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扬扬地飞舞着,叫喊着。这以后,它就把奖杯时刻带在身边,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就只能在地上爬行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去。
好心的朋友见蜗牛背着沉重的奖杯,艰难地爬行着,便劝它把奖杯放下来。蜗牛却把别人的好心当成恶意,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劝它了。
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连在一起了。它再也不能飞行了,只能背着沉重的奖杯,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由于它睡觉时头缩在奖杯里,现在只能勉强地从奖杯里伸出长着一对触角的头。
看,荣誉竟成了蜗牛的负担。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遥遥领先:
(2)得意扬扬:
2.给短文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根据故事内容简单地说说蜗牛的壳的来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龙王听说以后,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混天绫。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三太子只好现出了原形。
1.用“____”画出表示哪吒把三太子打得现出原形的动作的词语。
2.这一段主要叙述了哪吒的经过。
3.读了本段我知道混天绫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哪吒的三件法宝除了混天绫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河与大海
秋天,河水上涨,河面变得宽阔了。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他得意扬扬地流向大海,想和大海比一比谁大。
小河这样一边得意地想着,一边走着,高兴极了。一路上,他仰着头,挺着胸,兴奋地翻着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到了大海,只见一片汪洋,往远处看,天连着海,海连着天,小河用尽全身力气,抬起脚跟,怎么也看不到对岸。他懊丧地自言自语说:“我以为自己很大,原来海比我大得多。”
大海听了,笑着说:“不错,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里,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
小河听了,更佩服大海了。
1.描写小河流向大海时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秋天的小河变得________,因此它觉得自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____”句子,想一想:小河佩服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短文蕴含的道理,首先要读懂短文内容,弄清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根据故事的情节进行思考,用一两句精炼的话概括出蕴含的道理。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于计划 小猴 保存起来慢慢吃。
聪明能干 小猪 磨成面粉做各种食品。
憨厚可爱 小牛 把麦子种下地,收了满囤的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