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拓展阅读。
 古时候,有个老公公,他有两个儿子,哥哥叫阿力,弟弟叫阿智。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邻人都夸这两个孩子长得好,长大都会有一番作为。老人也用心考查着他们的成长。
 几年后,他们长高了。老人想考考他俩,就从市上买回两把未开刃的斧头。老人对他们说:“今天我买回这两把斧头,明天让你俩上山砍柴。要各砍各的,看谁砍得多,回来得早。”
 第二天,兄弟俩按父亲的吩咐,就各自行动了。
 阿力想,要砍得快,砍得多,就得抓紧时间。他拿上斧头、扁担和绳子,就匆匆上山了。到了山上,他拼命地砍呀,砍呀……因斧子太钝,连砍几十下都砍不倒一棵小树,不多时,就累得腰酸背痛了。
 阿智拿起父亲买的斧头,看斧刃厚厚的,就赶紧到井边去磨,不久,就磨锋利了。他也拿上扁担、绳子上山去。到了山上,抡起锋利的斧头,几下就砍倒了一棵小树,不多时就砍了两大捆。太阳刚刚偏西,他就背着沉重的柴回家了。阿力呢,直到太阳下山才背着不多的柴回到了家。
 老人看到兄弟俩都回来了,走过去看看他俩的柴,又看看他俩的斧头,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两个,上山早、花大力的是阿力,下山早、砍柴多的是阿智。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这是因为阿智磨了斧头,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孩子们,今后做事,不但要卖力气,还要多动脑筋呀!”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2.照样子,写词语。
一模一样(ABAC式)      
腰酸背痛(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3.老人考查两个儿子的目的是(   )。
A.看谁力气大
B.看谁会砍柴
C.看谁聪明会动脑
D.看谁诚实勇敢
4.你认为谁做得对?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3 10:46: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 不对 老人的话还没说完 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 谁还没把钱送来 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
(lié liè) 落 (sǎn sàn) 微 (chàn zhàn)
(2)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突如其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喜出望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约而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自言自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分)
(5)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2分)
(6)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1分)给前四个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2分)① _______  ② _______  ③ _______  ④ 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多看了一眼
我年轻时自(以 已)为了不起。那时候我打算写一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去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当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错,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到处是荒凉破落的庄园,衣衫褴褛的男人和面色憔悴的女人。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惰混日子的味也找到了——一个满脸乱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当我(绕 饶 挠)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的椅子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腿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予变成一个百折不(绕 饶 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 已)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才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或作结论了。多亏那天我多看了一眼。
1.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富有——( )    勤劳——( )    慎重——( )
3.文中写作者看了老人“两眼”,分别看到了什么?请用“ ”划出这两个句子。
4.填空。
“多看了一眼”不仅让“我”看清楚老人是一位__________,感到他是_________________,而且使“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藤七

 很多植物都是春天开花,而藤七花却是在初冬怒放.当别的花草都凋谢的时候,藤七花反而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挂满藤上.A那一串串白色的小花,在风雪中昂着头,像是在向抽严寒挑战.藤七花不及牡丹美丽鲜艳,也比不上玫瑰妩媚,它在绿叶的衬托下,显行朴素、淡雅.你走近它的跟前,还能闻到一阵阵舒心的清香.

  到了冬至,藤七花谢了,一个个小藤七冒了出来.B它们有的像好奇的男孩伸长了小脑袋,偷偷地看着这陌生的世界;有的却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树叶背后不肯出来……

  藤七果生长的时候更加有趣。第一个果实长熟了,在它的头上就会长出第二个果实.第二个果实长大了,又会长出第三个果实.这样一个接一个地长到五六个时,就不再长了.C冬末初春的时候,藤七已经是“子孙满堂”了.

  听人说,藤七果嫩的时候,根部有一种粘手的液体,不能摘,摘了第二年就不会再长藤七果了.藤七果老了,根部没有液体了,便可以摘下来.

  那一个个灰泥色的藤七果,虽然没有令人心醉的香味,也没有使人赏心悦目的色彩,但它的作用却很大:把成熟的藤七果捶烂,敷在伤口上,可以去瘀止血,消肿镇痛;经常饮用藤七果泡制的药酒,可以舒筋活络,是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病的良药.

【小题1】藤七开花的时间________,藤七开花时的样子(用文中词概括)________,花和藤七果实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3自然段是围绕着第________句话写的.
【小题3】短文按藤七开花→生长→作用的顺序分为三段,应是(   )
A.1‖2‖3-5  B.1‖2-3‖4-5  C.1‖2-3‖4-5
【小题4】文中划线的三个句子是比喻句的是________.
【小题5】认真读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藤七果的作用很大:把________藤七果捶烂,敷在伤口上,可以________,________;经常饮用藤七果泡制的药酒,可以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