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________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________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小题1】在文中的“________”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小题2】用“既要……也要……”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公德”的意思是________。“讲究‘公德’”就是要我们平时这样做(试举生活中的一个事例):________;文中的“私德”的意思是________。“讲究‘私德’”就是要我们平时这样做(试举生活中的一个事例):________。
【小题4】文中的“真人”“建筑人格长城”加引号,作用是________,这里的“真人”实际上指________,“建筑人格长城”实际上指________。
【小题5】陶行知有很多关于做人的名言,请你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理解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①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小题1】“健康是生命之本”中“本”的正确解释是(    )
A.草木的茎或根B.量词
C.事物的根本、根源D.主要的;中心的
【小题2】“每天四问”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用“横线②”画出相关语句。
【小题3】陶校长的这段演讲中,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向我们说明了________的重要性,最后希望我们树立________。
【小题4】选文中两个“离不开”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中画“横线①”的句子是________句,你能仿写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陶校长要求学生“每天四问”:
第一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校长这么要求学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阅读理解
陶校长的演讲(片断)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要________目标,________进去,________开来。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小题1】在选文中的“________”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小题2】画线句子运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呢?请结合选文内容简单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例子不能说明“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的是(    )
A.司马光自己制作圆木警枕,勤学苦练,编成了史学巨著。
B.个别人利用所学的经济、法律知识进行犯罪。
C.爱迪生孜孜不倦,不断钻研,成为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的伟大发明家。
D.航天人利用所学知识,让“神十”发射成功,让“嫦娥三号”上九天揽月,这些都是学问的力量。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理解
一个小孩子,(拉 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密 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小题1】用“√”选出括号里恰当的字词。
【小题2】画“________”的句子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小题3】小孩子想折下一枝花的原因是________,妈妈拦住了他,因为________。从中我们了解到这位妈妈是一个________的人。
【小题4】你能把选文的内容用一首小诗概括出来吗?试试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这里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理解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小题1】选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小题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两个“树”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可以培养一个人才。
B.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小题3】联系全文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个________的老师,学生是一个________的学生。(填四字词语)
【小题4】画“________”的句子跟课文的题目“师恩难忘”有什么关系?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快乐阅读。
想念我的老师
亲爱的老师,你还在我故乡那长着许多荔枝树的山村小学任教吗?你还在背着我故乡的小学生涉过那条湍急的小河吗?你的笑脸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引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你走出师范学院的大门,毫不犹豫地踏进我们偏远的山村。你丝毫没有繁华城市小姐的娇气,吃苦耐劳,热爱教学,受到全村人的喜爱。
那年你才十八岁,像大姐姐一样时刻关心着我们。我故乡有那么多的沟沟坎坎,有那么多的泥泞小路。在多风多雨的季节里,放学后,你总是送我们回家。你把裤腿卷得高高,光着脚丫,一个一个地背着我们蹚过那条脾气暴躁的小河。浪花溅到你的身上、脸上,雨水打湿你乌黑的头发,你却全然不顾。
隔着小河,你向我们频频招手,反复叮咛:“路滑,慢点儿走,明早我来接你们……”你悦耳的声音被小河的波浪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灿烂的微笑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一样美丽。
如今,我已大学毕业,即将成为一名教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吃苦耐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本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横线①”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横线②”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小题3】文中的老师受到全村人的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的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全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小题5】联系短文内容,将结尾补充完整。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小题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第一个“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_____”划出表现“我”对田老师“深深感谢”的句子。
【小题3】老师的“教诲之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快乐阅读。
解放目己的空间
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青少年:不要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要学会“解放自己的空间”,努力到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多读一些课外书,会使课内的知识学得更好,更活。鲁迅曾经多次号召广大青年:可以多看看本分以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可以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可以看看科学方面的书。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多读书储存下丰富的知识,则可终身受益。
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课外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成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科学家达尔文从小有收集标本的爱好,这一爱好后来发展为专长,使他成了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开辟学习的新天地。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读社会这本无字巨著。参观工厂、农村,观看画展、科技展览,可以获取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调查访问,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游览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实力。
【小题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开阔(______)   开辟(______)   陶冶(______)
博览(______)   增长(______)   提高(______)
【小题2】理解加点的字,并用所给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中,“他”是指________,“叮在一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短文第2、3、4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与后面的内容是________关系,这几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陶校长的演讲

各位同学:
1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2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找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3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 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4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工作的好坏对我们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学校和班集体中,你们多多少少都承担着一些工作,如值日、值勤、班级和学校的管理等等。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情,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和听课、读书、作业同样重要的学习。
5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的稳定和***称为(___)。
【小题2】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指(___)。讲的主要特点:(___)。
【小题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
①根本一坏,(___)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___)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②每个人(___)讲究"“公德”,(___)讲究“私德”。
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
【小题4】陶行知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