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三天后,后羿率众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她当机立断,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1.“心怀鬼胎”的意思是()
A.心里装着见不得人的念头或事情。  B.怀里抱着机灵的胎儿。
2.读读画线句子,找出描写嫦娥动作的词语,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一篇()
A.童话故事  B.寓言故事 
A.神话故事
4.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阅读。
走出猎户家的大门,炎帝开始低着头冥思苦想起来。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走在前面那个人的影子上。刚过正午,地面上的影子短短的。炎帝灵机一动:对呀,把交换的时间定在正午不是很好吗?这个时刻人们既容易记住,又有充足的时间赶到交换地点,交换后,还能在天黑之前赶回去。真是太好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灵机一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话是炎帝的心理活动描写,请你用“____”画出来。
3.读了片段,你感觉炎帝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阅读。
炎帝创市(节选)
从此,每天正午的时候,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就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人们挑的挑,背的背,扛的扛,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拿出自己多余的产品,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一个个心满意足地回家了。老百姓觉得生活方便多了。
炎帝把交换物品的地方称作“市”,后来农村的赶集,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1.从文段中找出两个表示人多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们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百姓为什么觉得生活方便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只见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轴上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小轮子,轴心插着红蜡烛,轮子四周插着彩色的小纸人和小纸马。蜡烛点燃以后,轮子就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小纸人和小纸马也跟着转动。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十分有趣。
1.把这段话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来。
2.通过这段话你知道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
————————————————————————————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年过去了,林林心里还记着这件事,可是,圆圆却忘得一干二净了。想到这里,圆圆的脸羞得通红,真的像山里红一样红了。
1.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林林记着的“这件事”指________________,说明林林是个__________的孩子。
3.圆圆的脸“羞得通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己是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16岁那年,常和一群调皮贪玩儿的孩子在一起,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父亲和母亲很为他的前途担忧。
有什么可担忧的,杰克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吗?爱因斯坦说。
“有两只猫掉到了烟囱里。当两只猫从烟囱里爬出来时,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烟灰,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干净的猫看见满脸是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又脏又丑,便快步跑到河边洗了脸。而黑脸猫看见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就大摇大摆地到街上闲逛去了。结果,吓得其他的猫四下躲避,以为自己见到了妖怪。爱因斯坦,谁也不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天才也会照成傻瓜。”父亲充满关爱地说。
爱因斯坦听后,羞愧地放下渔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用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他人生璀璨的光芒。
(1)短文画线的句子属于(   )
A、陈述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①两只小猫在地下室玩耍,不小心掉进地窖里了。________
②两只小猫从烟囱里出来,一只很干净,一只很脏。________
③干净的猫以为自己很干净,就没洗脸。________
④脏猫以为自己很干净,就没有洗脸。________
⑤两只小猫都以别人为镜子。________
⑥听了猫的故事后,爱因斯坦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________
(3)父亲给爱因斯坦讲两只小猫的故事,是为了让他明白什么?
(4)爱因斯坦听了父亲的故事之后,他为什么而羞愧?
(5)你觉得爱因斯坦最后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
1.陈毅“一边烧火,一边看书”说明了陈毅(  )
①在学习上把时间抓得很紧,学习勤奋②干活不认真
2.毛老师看到陈毅看的是一篇还没教的课文,这说明陈毅(  )
①不听老师的话,没有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②学习主动认真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米到底有多辛苦呢?吃饭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蒋妈妈一番深刻的讲解,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
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周恩来已精疲力尽、哈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不,陈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就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3.周恩来用什么方法赶走了瞌睡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小时候的周恩来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阅读。
“快卧倒……”没等指导员喊完,轰隆一声,炸弹就在我们身边爆炸了。我只觉得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头部受伤了。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地喊:“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念叨着:“书……书……”我扶着他坐起来,激动地说:“指导员,书在这儿。走,我背你回村。”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儿学习……将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用最后一个词语造句。
发现——(   ) 完整无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表示说话时声音断断续续B.表示呼喊的重复C.表示话设说完,意思没完
“指导员,指导员……”中省略号的的作用是____,“书……书……”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你们要……好好儿学习……将来……”前两个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后一个是____。
3.为什么说这些教科书是珍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课文,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
(1)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
(2)一下子明白过来。( )
2.唐代大诗人杜甫是如何“煮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孩子该如何煮书呢?请你用“ ”画出来。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