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用勾股定理解三角形
- 已知两点坐标,用勾股定理求两点距离
- 勾股树(数)问题
- 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图形面积
- 勾股定理与网格问题
-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 利用勾股定理求两条线段的平方和(差)
- 利用勾股定理证明线段平方关系
-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 以弦图为背景的计算题
- + 用勾股定理构造图形解决问题
- 勾股定理与无理数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ABC是某市在拆除违章建筑后的一块三角形空地.已知∠C=90°,AC=30米,AB=50米,如果要在这块空地上种植草皮,按每平方米草皮a元计算,那么共需要资金( ).
A.600a元 | B.50a元 | C.1200a元 | D.1500a元 |
(1)如图,若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
(2)反思(1)的解题过程,解决下面问题:若2
,
,
(其中a,b均为正数) 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2)反思(1)的解题过程,解决下面问题:若2




某校九年级学生准备毕业庆典,打算用橄榄枝彩带来装饰大厅圆柱.已知大厅圆柱高4米,底面周长1米.他们打算精确地用彩带从上往下均匀缠绕圆柱3圈(如图),那么螺旋形彩带的长至少 米.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4,CD=13,DE=12,∠DAB=∠DEC=90°,∠ABE="135°," 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 )


A.94 | B.90 | C.84 | D.78 |
假期中,小明和同学们到某海岛上去探宝旅游,按照探宝图,他们从A点登陆后先往东走7千米,又往北走4千米,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了3千米,再折向北走了8千米处往东一拐,仅走了1千米就找到宝藏点B,问登陆点A到宝藏埋藏点B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如图,已知△ABC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形,以Rt△ABC的斜边AC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ACD,再以Rt△ACD的斜边AD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ADE,…,依此类推,则第201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 .

有一个圆柱体礼盒,高9πcm,底面半径为2cm.现准备在礼盒表面粘贴彩带作为装饰,若彩带一端粘在A处,另一端绕礼盒侧面3周后粘帖在B处(AB在同一条母线上),则彩带最短为 cm.

魏朝时期,刘徽利用下图通过“以盈补虚,出入相补”的方法,即“勾自乘为朱方,股自乘为青方,令出入相补,各从其类”,证明了勾股定理.若图中BF=1,CF=2,则AE的长为__________.

把两个三角形按如图1放置,其中
,
,AB=6cm且
.把△DCE绕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如图2,这时AB与CD1相交于点
,与D1E1相交于点F.
(1)求∠ACD1的度数;
(2)求线段AD1的长;
(3)若把△D1CE1绕点
顺时针再旋转30°得到△D2CE2,这时点B在△D2CE2的内部、外部、还是边上?请说明理由.




(1)求∠ACD1的度数;
(2)求线段AD1的长;
(3)若把△D1CE1绕点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是BC的中点,AD="5" cm,BC="12" cm,CD=
cm,∠C=45°,点P从B点出发,沿着BC方向以1cm/s运动,到达点C停止,设P运动了ts。
(1)当t为何值时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直角梯形;
(2)当t为何值时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3)点P在BC边上运动的过程中,以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构成菱形?如能,请求出t值,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1)当t为何值时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直角梯形;
(2)当t为何值时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3)点P在BC边上运动的过程中,以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构成菱形?如能,请求出t值,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