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SSS
- SAS
- 尺规作图——作角
- 尺规作图——作三角形
- HL
- + 全等的判定综合
- 使三角形全等所需添加的条件
- 灵活选用判定方法证全等
- 结合尺规作图的全等问题
- 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问题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顶点坐标分别为A(0,3),B(1,1),C(﹣3,﹣1),△DEF与△ABC关于y轴对称,且A,B,C依次对应D,E,F,
(1)请写出D,E,F的坐标.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和△DE

(1)请写出D,E,F的坐标.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和△DE
A. (3)经过计算△DEF各边长度,发现DE、EF、FD满足什么关系式,写出关系式. (4)求△DEF的面积. |

如图,在等腰直角
中,
,
是斜边
的中点,点
、
分别在直角边
、
上,且
,
交
于点
.则下列结论:①图形中全等的三角形只有两对;②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
面积的2倍;③
;④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图(
)和图(
)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长均为1.请分别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所画图形的各顶点必须与方格纸中的小正方形的顶点重合.

(1)请在图(
)中画出一个面积为3的等腰三角形.
(2)请在图(
)中画出一个与
全等的三角形
.



(1)请在图(

(2)请在图(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D、E 是 BC 上异于 B、C 的任意两点,连接 AD 和 AE,且AD=A

A. (1)图中有几组全等三角形?请分别写出来; (2)选择其中的一组证明两三角形全等. |

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E为AD上一点,连接BE,CE,那么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


A.1 对 | B.2 对 | C.3 对 | D.4 对 |
如图1,P为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Q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PA=CQ,连PQ交AC边于
点
点
A.![]() (1)证明:PD=DQ. (2)如图2,过P作PE⊥AC于E,若AB=2,求DE的长.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为第一象限内一点,点A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分别连接OB,AB,△AOB为等边三角形,点B的横坐标为4.

(1)如图1,求线段OA的长;
(2)如图2,点M在线段OA上(点M不与点O、点A重合),点N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连接MB,MN,BM=MN,设OM的长为t,BN的长为d,求d与t的关系式(不要求写出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点D为第四象限内一点,分别连接OD,MD,ND,△MND为等边三角形,线段MA的垂直平分线交OD的延长线于点E,交MA于点H,连接AE,交ND于点F,连接MF,若MF=AM+
AN,求点E的横坐标.

(1)如图1,求线段OA的长;
(2)如图2,点M在线段OA上(点M不与点O、点A重合),点N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连接MB,MN,BM=MN,设OM的长为t,BN的长为d,求d与t的关系式(不要求写出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点D为第四象限内一点,分别连接OD,MD,ND,△MND为等边三角形,线段MA的垂直平分线交OD的延长线于点E,交MA于点H,连接AE,交ND于点F,连接MF,若MF=AM+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在x轴正半轴,B(0,1),∠OAB=30°.

(1)如图1,已知AB=2.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当△ABC为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为 ;
(2)如图2,以AB为边作等边△ABE,AD⊥AB交OA的垂直平分线于D,求证:BD=OE;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DE交AB于F,求
的值.

(1)如图1,已知AB=2.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当△ABC为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为 ;
(2)如图2,以AB为边作等边△ABE,AD⊥AB交OA的垂直平分线于D,求证:BD=OE;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DE交AB于F,求

已知一块三角形的土地要分给甲、乙、丙三家农户. 如图,如果∠A=90°,∠B=30°.


(1)这三家农户所得土地的大小、形状都相同,请你在图中试着分一分,并简洁说明你的理由.
(2)要使这三家农户所得土地是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请你在备用图中试着分一分,并简洁说明你的理由.


(1)这三家农户所得土地的大小、形状都相同,请你在图中试着分一分,并简洁说明你的理由.
(2)要使这三家农户所得土地是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请你在备用图中试着分一分,并简洁说明你的理由.
如图,△ABC中,AB=BC,∠ABC=45°,BE⊥AC于点E,AD⊥BC于点D,BE与AD相交于F.

(1)求证:BF=AC;
(2)若BF=3,求CE的长度.

(1)求证:BF=AC;
(2)若BF=3,求CE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