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SSS
- SAS
- 尺规作图——作角
- 尺规作图——作三角形
- HL
- 全等的判定综合
- 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问题
-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 线段垂直平分线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10cm,BC=8cm,CD=12cm,∠B=∠C,点E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沿B-C-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C点向D点运动。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cm/s时,能够使△BPE≌△CQP.

如图,已知AD//BC,∠A=90°,E为AB上一点,且AE=BC,∠1=∠2.
请说明:(1)△ADE与△BEC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2)判断△C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请说明:(1)△ADE与△BEC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2)判断△C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如图,在△ABC和△BDE中,点C在BD上,边AC交边BE于F,若AC=BD,AB=ED,BC=BE,则∠ABC等于( )


A.∠EDB | B.∠BED | C.∠EBD | D.∠ABF |
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BD≌△CBD;②AC⊥BD;③四边形ABCD的面积=
A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0个 | B.1个 | C.2个 | D.3个 |
如图,△ABC是边长为3cm的等边三角形,点P,Q分别从顶点A、B同时出发,沿线段AB,BC运动,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
(2)连接AQ、CP,相交于点M,则点P,Q在运动的过程中,∠CMQ会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度数.
(1)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
(2)连接AQ、CP,相交于点M,则点P,Q在运动的过程中,∠CMQ会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度数.

如图,A、E、C在一条直线上,已知:B、F是直线AC的同侧两点,且∠A=∠BEF=∠C,AB=CE.

(1)求证:∠B=∠FEC;
(2)求证:AE=FC.

(1)求证:∠B=∠FEC;
(2)求证:AE=FC.
(1)感知:如图1,AD平分∠BAC,∠B+∠C=180°,∠B=90°,易知DB,DC数量关系为: .
(2)探究:如图2,AD平分∠BAC,∠ABD+∠ACD=180°,∠ABD<90°,(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作出判断并给予证明.
(3)应用: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DB=DC,∠ABD+∠ACD=180°,∠ABD<90°,DE⊥AB于点E,试判断AB,AC,B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探究:如图2,AD平分∠BAC,∠ABD+∠ACD=180°,∠ABD<90°,(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作出判断并给予证明.
(3)应用: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DB=DC,∠ABD+∠ACD=180°,∠ABD<90°,DE⊥AB于点E,试判断AB,AC,B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如图1,AD为△ABC的中线,延长AD至E,使DE=AD.
(1)试证明:△ACD≌△EBD;
(2)用上述方法解答下列问题:如图2,AD为△ABC的中线,BMI交AD于C,交AC于M,若AM=GM,求证:BG=AC.
(1)试证明:△ACD≌△EBD;
(2)用上述方法解答下列问题:如图2,AD为△ABC的中线,BMI交AD于C,交AC于M,若AM=GM,求证:BG=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