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 3m 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 8m 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 1∶2∶3
C.甲、乙、丙三个纸锥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 1∶2∶3
D.由该实验可知:形状相同的纸锥,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图甲是某校“高空坠蛋”比赛活动的情景。比赛时,小明发现:装置下落的速度越慢,鸡蛋越不容易破损。他查阅资料得知,物体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下落会越慢。为了研究物体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小明设计了如乙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电风扇以恒定风速吹向装有塑料薄板的小车,小车停放在光滑水平木板上,改变塑料薄板的面积大小,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结果如下表:

(1)仪器使用要注意操作规范,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弹簧测力计测力大小前应先______.
(2)根据该实验方案的设计,小明基于的假设是:物体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3)结合该实验,若想在“高空坠蛋”比赛中获胜概率变大,请给比赛的装置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1)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和成像规律,做了以下实验:

①他们将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线甲,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 f 为_____;
②接着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丙(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___(用 f 表示)。
③如图乙晓红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④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结合乙、丙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 =_______。
(2)快速骑自行车,我们会感到空气阻力,而且骑车速度越快,感觉空气阻力越大。由此小华同学猜想: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在一个无风的周末,小华和爸爸开汽车来到郊外一段人车稀少的平直公路上,小华打开汽车天窗,将如图所示装置固定在汽车车顶,爸爸依次以5m/s、10m/s、15m/s、20m/s的不同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各匀速行驶一段距离,小华依次将汽车不同行驶速度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根据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近似等于小车及挡板受到的空气阻力。
汽车速度v/(m·s﹣1
5
10
15
20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0.1
0.4
0.9
1.6
 
①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所受空气阻力______。
②实验完毕后,小华又进行了新的思考:空中下落的物体速度会增大,那么从足够高的高空下落的雨滴速度会不会一直增大,其所受的空气阻力会不会也一直增大?
在老师的指导下和本实验结论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小华分析:一滴质量为2g的雨滴从高空下落时(假设在无风天气,雨滴下落高度足够大),所受到的最大阻力f=___N,此后雨滴做___运动(g=10N/kg)。
(3)小芳做“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时,老师只给她提供了如下器材:标有“3.8V”的小灯泡、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两个电压表V1和V2(没有电流表)、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导线若干,她根据所给定的器材经过认真思考后设计了正确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是该电路的不完整电路图.

①请你将图甲中电路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
②闭合开关后,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V1的示数为____V,此时电压表V2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W.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15):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由同一斜面上,分别从A,B,C处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实验重复三次。


(1)实验中,要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小车应从斜面的________处滑下。
(2)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________(选填“快”或“慢”)。
(3)实验结果能证明________(选填序号)。
A. 物体运动需要力  B.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牛顿第一定律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刚同学利用如下的装置图来进行探究. 

(1)通过控制小车在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才能确保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__相同.   
(2)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________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将会越________.   
(3)设想一下,如果小车运动时没有受到阻力的作用,它将________.   
(4)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叫牛顿第一定律.这个定律________(填“是”或“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一辆行驶中的汽车遇到红灯,司机踩刹车后,车子缓缓停止,停下来的原因( )
A.受到了阻力作用B.阻力大于惯性
C.阻力越来越大D.惯性越来越小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每次.让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________。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________。(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
(2)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________。
(3)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_____。
(2)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_____。
(3)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_____运动。
(4)下列实验中用到以上研究方法的是_____。
A.用真空罩和闹钟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C.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如图。针对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最终在水平面上停下来,说明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B.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运动时所受阻力相同
C.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
D.小车受到的重力与斜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甲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_____相同。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_____。
(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_____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选填“快”或“慢”)。
(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
(5)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思考如下的问题。如图乙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_____(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