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_________。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若要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入_______ ;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称取部分变质的5.32克氢氧化钠固体样品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如图所示。求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Ⅰ.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物质
Na2CO3
NaHCO3
Ca(OH) 2
Ba(OH) 2
溶解度/g
21.5
9.6
0.165
3.89
 
Ⅱ.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实验探究)
(1)实验一: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小雨采用两只矿泉水瓶做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呈__________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实验中,小华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反思感悟)
(5)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__________转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无明显现象。CO2是否能与NaOH反应?小南与小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在一烧瓶CO2气体中注入NaOH溶液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如图所示,振荡后观察到________。小南认为这就是CO2与NaOH反应的证据。   
(2)小浦认为证据不够充分,还必须设置对照实验,理由是________ 。   
(3)进行对照实验后,发现CO2确实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则小浦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F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中液面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一待旅游开发的岩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假设洞内空气中不含除二氧化碳外的其他酸性气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样。他们准备从岩洞的底部取样,请你设计用广口瓶从洞中取回一瓶空气样品的方法:______;
(2)测定用150mL的注射器从广口瓶中抽取100mL气样,按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若乙装置中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且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99mL,此数据是______的体积数(用序号填写)
A.二氧化碳B.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C.空气中除二氧化碳外的所有气体
(3)计算:洞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4)实验中使用多孔球泡的目的: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实验现象不涉及二氧化碳相关化学性质的是( )
A.紫色石蕊变红色B.石灰水变混浊
C.蜡烛熄灭D.杠杆左高右低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 NaCl 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固体) 

①按图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 a 克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 U 形管的质量,为 b 克.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硫酸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反应结束后,从导管 A 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 U形管的质量,为 c 克,计算出二氧化碳质量为c-b 克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接在 U 形管后面的干燥管B的作用是________;   
(2)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   
(3)若没有A 装置,直接鼓入空气,会导致测试的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比之前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
B.氧化铜粉末和稀硫酸
C.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科学拓展课中,甲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结果发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他认为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判定NaOH和Ca(OH)2均能与CO2发生反应。

(1)乙同学认为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他的理由是________。   
(2)丙同学根据B瓶中出现的浑浊现象,判定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提出了可以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去判断。那么,若要判定NaOH和CO2发生了反应,在排除了(1)中的干扰因素后,接下案的方法是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