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二氧化碳的用途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学习了 CO2的相关知识之后,小明对 CO2 的性质进行三个实验。

图一:探究 CO2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①试剂瓶加满蒸馏水后,恰好 200 mL,塞紧橡皮塞;
②用针筒抽取 200 mLCO2;连接装置,缓慢推动活塞,将 CO2 注入瓶内;
③当注入 CO2 气体体积达到 120 mL 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则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________体积 CO2。
图二:验证 CO2 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选________装置易成功。
图三:验证 CO2 能否与 NaOH、Ca(OH)2 反应。
①关闭 K1,打开 K2,缓缓通入 600 mL CO2,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打开 K1,打开 K2,继续通入 CO2,丁容器中出现浑浊。
根据上述现象,可推断 CO2________。
下列对NaOH和Ca(OH)2的性质叙述:
①都是白色固体 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④都能与酸发生反应 ⑤溶液通入CO2都变浑浊 ⑥与Na2CO3反应都变浑浊
以上表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

图一:探究 CO2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①试剂瓶加满蒸馏水后,恰好 200 mL,塞紧橡皮塞;
②用针筒抽取 200 mLCO2;连接装置,缓慢推动活塞,将 CO2 注入瓶内;
③当注入 CO2 气体体积达到 120 mL 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则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________体积 CO2。
图二:验证 CO2 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选________装置易成功。
图三:验证 CO2 能否与 NaOH、Ca(OH)2 反应。
①关闭 K1,打开 K2,缓缓通入 600 mL CO2,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打开 K1,打开 K2,继续通入 CO2,丁容器中出现浑浊。
根据上述现象,可推断 CO2________。
A.一定能与 NaOH 反应 | B.可能与 NaOH 反应 |
C.一定能与 Ca(OH)2 反应 | D.可能与 Ca(OH)2 反应。 |
①都是白色固体 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④都能与酸发生反应 ⑤溶液通入CO2都变浑浊 ⑥与Na2CO3反应都变浑浊
以上表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O2→H2CO3 |
B.CuO→Cu(OH)2 |
C.H2CO3→CO2 |
D.Cu(OH)2→CuO |
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_____。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3)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

(1)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_____。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3)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
关于下列物质的转化过程:H2→H2O,CO →CO2,C→ CO2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
B.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
C.都能通过和单质反应实现 |
D.变化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
实验室可用如图甲所示的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CO2,则CO2导入 端为__________(填“a”或“b”)。用如图乙所示的瓶子可以证明 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请对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请对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2)乙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______(填序号)
(3)丙同学用C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纯净物),你推测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则瓶中的固体为________。

(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2)乙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______(填序号)
A. 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
B. 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
C. 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1)若胶头滴管中是NaOH溶液,要使U形管出现左高右低,则甲中的气体物质可能是__(写化学式)。
(2)若胶头滴管中是水,要使U形管出现左低右高,后恢复相平的现象,则甲中的固体物质可能是_____(写化学式)。

(1)若胶头滴管中是NaOH溶液,要使U形管出现左高右低,则甲中的气体物质可能是__(写化学式)。
(2)若胶头滴管中是水,要使U形管出现左低右高,后恢复相平的现象,则甲中的固体物质可能是_____(写化学式)。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无白色浑浊出现 |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将3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溶液 |
C.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碳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都是H+ |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CO2 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小明同学进行如下操作,关闭Ⅱ阀打开Ⅰ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根据现象得出结论:CO2具有酸性;而小柯同学提出质疑,修改了该实验方案,在甲瓶中添加某种试剂再次试验,能得出另一个的结论。你认为小柯同学如何去做,得出怎样的科学结论,并说明理由。________
(查阅资料)蒸馏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查阅资料)蒸馏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